国浩依靠74个项目,获得8436.64万元收入,排名第一。北京金杜虽然在项目数量上差国浩一大截,但依然凭借44个项目进账7457.37万元。北京中伦、北京天银和北京国枫则分别获得6314.9万元、5454.8万元和4041.43万元。五所共获利3.17亿元。 这里虽然是一个寡头市场,却也容得下一些律所,抢不到太多项目,但做几单大生意也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北京嘉源就是如此,仅做了10个项目便进账2842万元,因为其接到了中国中冶(601618)这一个大单,一个项目就带来1880万元的律师费用。 像这种单笔费用超过一千万的项目屈指可数,另外两个分别为光大银行(601818)和宁波港(601018),前者为北京金杜带来1230万元收入,后者是北京海问的项目,收费1030万元。 这个市场很有趣,各有各的活法,大寡头国浩薄利多销,向来不叫高价,因此迅速抢占市场。 黑马国浩恰似国信 “自2009年开始,国浩利用IPO重启后中小板扩容和创业板开启的契机,开始慢慢逼近北京金杜。”上述南方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而国浩一内部员工也表示,“我们所的业务主要就是针对IPO。” 国浩似一匹黑马,突然冲了出来,甚至把北京金杜撇在之后。2009年以前,天下还是金杜的,可是,自从IPO重启、创业板推出以后,国浩就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一路狂奔。 2009年,北京金杜全年共10个项目,其中7个中小板,3个创业板,累计获得律师费用1612万元。同年,国浩以12个项目获利1250万元。2010年起,国浩成功超过北京金杜,在IPO业务上坐上头把交椅。 而国浩所做的项目中,与国信证券的合作最为频繁,自IPO重启以来,二者牵手了10个项目。巧合的是,它们很相似,国浩就如律所中的国信,激进、凶猛。 据理财周报统计,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国浩的74个项目中创业板30个、中小板40个,主板只有4个。而国信证券保荐的65个项目中,中小板36个,创业板21个,主板8个。主攻小项目,战略基本一样。 而国信牛市时,泰然九营业部可以有上千名客户经理。它的保荐代表人一直储量最大,今年初,其保荐代表人达到123人。再看国浩所,其合伙人高达144人,全国拥有执业律师、律师助理、律师秘书及支持保障人员近1500人。两者相似的人海战术。 三个合伙人就可成立一间律所,而国浩仅广州一所目前就有6个合伙人。合伙人的资源对于律所来说至关重要。 前述南方律所合伙人说,“律所项目来源基本上都是合伙人的个人资源,而IPO项目一般都是保荐机构推荐。” 而上述国浩的内部员工也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我们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都有经常合作的保荐机构。” 这位员工还说,“国浩有合伙人曾担任中国证监会第六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发行审核委员会专职委员,不过大部分都是北京所的,广州所还没有这种情况。” 京城律所发审委半壁江山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用在地处北京的律师事务所身上尤为合适。 “北京的律所在证监会里面有不少关系,因此,发行人或投行都喜欢选择北京的律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说。 而上述的话也得到了数据的印证,据理财周报统计,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地处北京的律师事务所承揽了633个项目中的355个,占比高达55.92%,而114家参与IPO律所中,52家来自北京。 “随着南方律所的发展,将会对北方律所造成冲击,不过,就目前而言,北方律所在IPO项目上的优势依然明显,毕竟,关系就摆在那里。”广东一位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说。 这位律所执行合伙人所说的关系,就是律师在证监会发审委担任委员。目前,主板发审委有25名成员,其中5名选自律师事务所,而创业板发审委共有35名成员,其中6位来自律师事务所。 2009年创业板开启以来,经历两届发审委(第三届今年8月份成立),其中,第二届发审委全部续聘第一届委员。 这六名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中,有三位来自北京律师事务所,他们分别是北京金杜的资深合伙人王建平、北京君合的石铁军和北京万商天勤的徐寿春。 就主板发审委而言,自2009年起,第十一届发审委中5名委员有3名来自北京律所,第十二届发审委中5名委员除了广东华商的何贤波外,4位来自北京律所。 今年新成立的第十三届发审委中,更是清一色来自北京,他们分别是北京天元的合伙人刘艳、北京中伦的一级合伙人陆宏达、北京通商的张晓彤、北京德恒的戴钦公、北京竞天公诚的项振华。 “律师可以报名发审委委员,这对律师来说是自身职业道路上的一个高度,对于公司来说更是无形资产。”上述广东律所执行合伙人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