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郑州部分经济适用房成交"遇冷" 四个原因导致网易郑州

时间:2014-06-15 19:08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法律网 点击:
郑州部分经济适用房成交

有些经适房销售咋就难“热乎”

调查发现,四原因导致部分经适房销售“遇冷”

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不会放宽经适房申请标准

核心提示

2011年12月22日至26日,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珠江荣景推出1500套房源,但是,截至目前仅销售出去227套。无独有偶,与珠江荣景同时推出房源的清秀佳苑、联合花园、同汇花园等,也遭遇申购人数不足的尴尬。

原本抢手的经适房,缘何突遭“寒流”?不少符合申购条件的市民,为何不约而同放弃经适房?昨日,记者对此进行走访。

现场走访

少人问津

部分经济适用房成交“遇冷”

珠江荣景经适房项目,位于天河路与江山路交会处,即连霍高速入口附近,附近有规划中的京沙快速通道和地铁2号线。去年12月22日至26日,该项目推出1500套经适房供轮候市民申购。然而,让珠江荣景项目销售经理刘少波意外的是,这个项目均价2800元/平方米的房源推出后,却遭遇“少人问津”的尴尬。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珠江荣景项目售楼部,发现售楼大厅空无一人。据售楼部工作人员介绍,去年12月份,这个项目1500套房源取得预售证,面向符合条件申请者销售。截至目前,仅销售出去227套,成交量不足二成。

无独有偶,与珠江荣景同时推出的清秀佳苑、同汇花园、联合花园等经适房项目,也遭遇申购人数不足的尴尬。其中,位于二七区石柱路西、丹枫路北的清秀佳苑推出1624套房源,尚余515套;位于郑上路与乐山路交叉口向北的同汇花园推出242套房源,剩余127套。

原因探析

四原因导致部分经适房销售“遇冷”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经适房项目“遇冷”,主要有四个原因:

1.房源路远,生活不便,所以持观望态度。采访时,有经适房轮候者称,很多经适房建在三环外,家中有老有小,考虑到求医、就学等实际情况,为此放弃了附近区域尚未成熟的经适房小区。对此,竞合地产董事长王东认为,珠江荣景等经适房项目遇冷只是暂时的。“京沙快速路、地铁2号线修好,附近地价上涨,这些经适房的价格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2.价格下降心理预期增大,经适房购房者转向观望。“现在不少商品房在降价促销,经适房的价格会不会也降一些?”采访时发现,一些经适房轮候者为此开始转向观望。对此,有经适房销售经理证实,商品房大环境成为部分经适房项目受“冷遇”的关键因素。目前商品房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客户对价格下降心理预期增大,导致经适房的观望也比较严重。  

3.经适房购房成本在涨,影响到经适房的销售和购买。河南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宋向清表示,经适房购房成本提高,也是影响市民申购的一个重要原因。依照去年9月郑州市出台的经适房交易政策,今后购买的经适房,需要按购房价格缴纳30%的差价款,才能取得房屋的完全产权。如此算下来,经适房要取得产权,房价明显上涨了不少。与商品房相比,价格优势明显减弱。   

4.信息不对称,也会影响经适房的购买。在西湖春天售楼部询问经适房房源情况的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经适房房源信息和选房时间由主管部门在报纸和网站上发布公告。不少像她这样,平时很少看报、上网,但又想买经适房的普通市民,自然就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对此,郑州市房管局保障性住房办公室交易科科长王书江说,针对这个问题,房管部门通过增加轮候次数、建立住房保障网站和住房保障信息查询系统等方式,方便市民选择合适的房源。

部门回应

经适房申请标准

不会放宽

针对部分经适房项目遇冷,郑州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经适房仍在销售过程中,有余房现象比较正常。房管部门将通过增加轮候家庭选房机会、增加选房次数的办法予以解决。另外,还将加大新闻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经适房项目。

有部分市民认为,郑州经适房申请标准过高。他们建议,像即将实行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一样,放宽申请标准。对此,该负责人表示,未来经适房将会逐步取消。房管部门目前也没有放宽申请标准的想法,近期不会放宽经适房申请标准。未来,保障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将主要依靠公租房。

(编辑:郑州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