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 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 劳动保障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经济纠纷 >

理财概念

时间:2012-07-03 04:25来源:开心小妮 作者:王北贝 中国法律网

理财专家告诉我们: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目前普遍缺乏的是几个重要的理财概念——这些概念,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假如他们能老老实实执行这些理财上的概念,至少坚持10年以上,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第一个理财概念:区分“投资”与“消费”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 乙去买了一辆鞍碌稀薄?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陈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钱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日常例子:

(1) 客户甲会花3万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不会花3万去买二手车。

(2) 客户甲会花1万去买人寿保险,但不会花1万去欧洲度假。

(3) 客户甲会很舍得花钱买书,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

以上哪些是“投资”行为,那些是“消费”行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是更多的例子,如果属于“投资”行为,那么,多贵都不必讨价还价,因为钱最终还是归自己。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一般的人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投资”行为 “消费”行为房产

国家债券 银行产品 办实业 收藏品 汽车 买衣服 食物,上饭馆 电影,打保龄球 度假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

第二个理财概念:“哈佛”教条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第三个理财概念:“理财三句话”

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很多朋友都知道客户甲的出身——难民,一无所有。到加拿大学经济学也是拿着奖学金,家里七兄弟姐妹,没有钱送客户甲们上大学,上大学后,从来没问家里拿过钱。毕业后打工,但客户甲坚持“理财三句话”原则,用经济学学到的学问,用到日常生活里,一步步走下去。现在20年后,客户甲有4套房,每月收租便有1万多的收入,也算是半个富有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在这公开这秘密。以前这些重要的理财概念,课程里面都有教。

再举一些实例给大家看:巴菲特在他的书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85岁,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学员有时候会问,如何能每年回报率达到10%以上。答:其实现在要银行里面,它们提供很多理财产品:基金,外币,QDII。 这些银行产品略有一点风险,但风险假如你能有效的管理它,10%的回报率其实也不难。当然,假如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你自己是瞎摸,你会亏掉很多钱。但你有两个途径:

(1) 花点钱去学。

(2)你自己没时间,那么可以去找专业的理财师。

找专业理财师,要分辨他们的专业资格,你可以参考几个条件:

(1) 已经考取了的理财规划师认证: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CFP),全名是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2005年已经在北京举行公开考试,现在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都在考。合格率偏低,暂时银行里面有资格的人也不多。

(2) 有10年以上的理财经验。但其它有兴趣想多认识理财学问的,可以参加公开课程,费用只是几百元一节。参加学习的费用,是“投资”行为,并没有“花出去”,以后还是归你自己,学过以后,就不会“小钱精明,大钱糊涂”了.

一般人错误的理财观念:

挣得多,所以富有

很多人认为,甲收入每月1.5万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应该比乙富有,这观念在社会上很普遍。但这是错的观念,错得很离谱。错在哪里?富有的定义,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请看例子:

美国人每月工资高中国二、三倍,照一般的观念看,一般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美国人都有几张信用卡,他们喜欢消费,每月不单只是“月光一族”,更普遍是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债。在美国,理财规划师的理财讲座,一般时间花在讲“如何减少你的债务”。

一般美国人,银行的储蓄都不够美金几千元。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蓄,一般人在银行都有存款,超过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

所以,不要以为老美每月挣钱多就富有。其实,一般老美的白领比中国人的白领穷得多。当然,在北京见到的很多外派到北京工作的老美,是美国的精英,不是一般的美国白领,有钱人占多数。

中国的中层白领,比美国的白领富有。请记住:富有不是比较每月工资,看看http://5law.cn/info/a/sifa/jingjijiufen/2012/0702/255152.html。而是比较“剩下储蓄在银行里的存款”,以这个定义来讲,中国人中层白领在银行的存款,远比美国中层白领高。

还有一个例子:

一般人以为台湾人工资平均高出内地一倍,他们自然比我们富有,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去过台湾的朋友都知道,台湾地铁单程平均是12元,北京是3元;台湾午饭平均要50元,北京平均15元;在台湾租一套房6500元,北京在通州租一套房1500元。假如台湾人每月挣元,减去房租6500元,交通费1000元,吃饭300元,交税1500元,一点点娱乐2000元,“每月剩下1000元”。

北京的初级工程师,每月工资8000元,减去交税1000元,减去房租1500元,交通费300元,吃饭1000元,娱乐1000元,“每月剩下3200元”。

请问:是台湾人每月工资元,每月只剩下1000元的人富有,还是北京工程师,每月工资只有8000元,但每月剩下3200元的人富有呢?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经造就了富有的一批人,请看《财富》杂志一年前的“富有”的人的调查报告,他们调查手头上持有“现金100万美元存款的人”,在亚洲区有多少人拥有这种财富。

答案是:香港4万人,台湾8万人,日本12万,中国30万。中国每年增长率远远超出其他亚洲国家。所以人们不会觉得奇怪,外资银行到北京开业,老是在推广“理财服务”,因为中国这个地方,正是比较欠缺这一块的知识。 1/3薪水致富

薪资成长幅度赶不上物价飞涨速度,受薪阶级想要致富似乎愈来愈难!其实,不必悲观,每个月省下三分之一薪水,拿来做好理财规画,你也

六十三年次的林春江,今年工作第十年,薪水五万元上下,这分薪水跟多数上班族相较,并不算高,但是她却在十年之内就累积三百万元财富。

目前任职于某投信企画部门的林春江,大学毕业后,先在阳明大学担任研究助理,起薪二万七,由于初出社会,她暂时住在亲戚家里,不用负担房租,加上生活节俭,累积财富的速度比别人还快。

“我每个月只花五千元,就可以过日子!其它的钱都存下来了。﹂当时定存利率高达七%,活储也有五%,跟会风气仍相当盛行,她拿了一万元跟会,其它的钱都放定存与活存。

在亲戚家住了一段时间,家住台中的她,曾回中部工作一年半时间,任职于科技公司,住家里期间,她一样每个月都只花费五千元。

林春江后来北上工作,一个人租屋而居。她在永和租了一间雅房,房租五千六百元,每月伙食费四千元,交通费一千五百元,加上生活杂项开支,一个月一万三千元就可以搞定。当收入增加到三万三千元的时候,可以省下二万元,后来收入增加,每月存的钱也随之增加。

节俭为本 投资不忘风险

“我常常在菜市场里寻宝。”她可以找到一把二十元的菜刀,一用二、三年;也可以找到一件三十元的衣服,看起来还不致太差;自己下厨做晚餐,顺便带便当。即使没有下厨,晚上去吃自助餐的时候,多买一些菜,花个七、八十元,解决晚餐,还可以带第二天的便当。

在节俭当中,她在二十六岁就存下人生第一个一百万元,速度可说相当惊人。

省功一流,的确是林春江累积财富的第一项关键因素,不过,在投资理财方面,她也有独到见解。林春江的主要投资除了基金、股票之外,还有权证。

去年她研究台达电发现,它是类股中气势最强的明星,当时分析到了第四季应是“强者恒强﹂。于是大胆买了权证,结果大赚一倍之多。此外,她从二十四岁就买的中钢股票,也固定配息,为她带来固定收益。

在投资路上,她还是缴过学费,二○○○年时,她跟着科技公司的同事买股票,股市崩盘,亏了二、三十万元,财富从一百万元缩水为七、八十万元,心痛不已。“从此以后,我改变策略,只拿出总资产的二○%做投资,即使赔了也不会有影响。”

她强调:“一定要记住风险,稳稳地赚!﹂当财富累积愈多的时候,更要稳健投资,才不会影响财富累积速度。

今年,林春江工作进入第十年,她总共累积三百万元资产,在父母资助部分头期款下,今年在台北市内湖区买下一户九百万元的房子。三十二岁、单身,就拥有近千万元房子,全靠节俭与投资而来。

同样也是六十三年次的王凯立(化名),已是企业中阶主管,收入比林春江还高,但是平常花费并没有刻意节俭,亦没有投资理财习惯,多年来的薪水收入,除了买了一辆价值百万元的名车之外,手上所剩的现金有限,约仅百万元存款,更遑论购屋置产了。

“二十一世纪是强迫投资理财的时代,善于投资者,愈来愈富,不善于投资者愈来愈贫!”在《上班可以致富》一书中,作者黄培源与杨伟凯指出,上班族想要致富有三大快捷方式。第一个途径是选对行业,藉由高红利上班致富,在科技业上班的科技新贵,靠分红配股致富,就属于这一类型。第二个途径是帮公司赚钱,藉由高薪资上班致富,企业的中高阶经理人或超级业务员,都属于这一类型。

如果,你不在前两者之列,那么还有一条途径,就是投资理财,上班致富。利用小钱长期持续地投资在高报酬的投资组合,并做好资产配置及情绪管理,远离投资陷阱,利用复利效果,以钱滚钱来致富。

理财趁年轻 从小额做起

《上班可以致富》作者之一的杨伟凯,现任汇丰银行财富管理副总裁。他强调,上班族每个月至少要提拨三分之一薪水,“从小做起”进行投资理财,才有致富的可能。他也提醒,三分之一是刚进职场薪水不高时,应提拨的比率,等到薪水增加后,可逐步调高比率至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如此累积财富的速度会更快。

所谓“从小做起”就是“金额小、年纪小、风险小”,也就是从有限的薪水中省下一部分,用小额开始投资,从年轻时就做起,对投资理财还不懂时,不要冒太大风险。

林春江的投资理财方法也是从小做起,她一进职场就积极存钱,从小钱存起,再搭配较低风险的投资策略,稳稳赚进三百万元财富,且财富还在持续增加之中。

一般上班族或许没办法像林春江这样,每月存下三分之二薪水,但是若能至少存下三分之一,就可以像杨伟凯建议的理财方式,从小做起累积财富。

复利的威力 薪水致富关键

几乎所有专家都强调复利的威力,认为是上班族致富最关键因素。复利需要时间,但是真正感受到复利威力的人毕竟不多,杨丽玉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四十三岁的杨丽玉,是典型靠复利效果致富的人。杨丽玉以前还在当小学老师的时候,每个月就至少存下三分之一薪水,早期跟会,后来做零存整付,十年前,海外基金刚引进国内时,她在理财专员建议下,定期定额的买进海外基金,持续十年从未间断,而且投资金额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

以前是固定投资薪水的三分之一,后来逐渐提高比率到二分之一,从每月一万元增加到每月二、三万元,报酬率在一五%左右,十年下来,已经为她累积五百万元以上财富,她在富邦银行也从一般客户晋升为VIP贵宾理财客户。依这个速度继续复利下去,再过十年至少将拥有一、二千万元以上身价。

杨丽玉说,妈妈从小告诉她:“你赚一块钱并不一定是你的,能存下一块钱,才真正是你的。﹂经营之神王永庆也是这样教孩子的,他的女儿台塑总管理处副总王瑞瑜有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及父亲,她说到,父亲对她最大的影响是教她节俭。王永庆的“赚一块钱与存一块钱”理论,至今仍被奉为圭臬。

杨丽玉并不是热切追求财富的人,当初只是很单纯“想把钱守住,希望以后不会缺钱用。﹂所以固定提拨薪水的三分之一做投资,后来她生下孩子,辞掉工作,但先生每月固定给她一笔钱,她还是把这笔钱当薪水,固定省下一定比率继续投资。

十年来,全球市场起起伏伏,曾经很低迷过,但是她对于市场并不敏感,对投资也所知不多,一切交给她信任的理财专员。二○○○年当市场向下时,很多人拚命赎回或中断扣款,但是她都没去操作它。这二、三年来,全球景气向上,市场回春,她才惊觉复利的惊人效果。

现在她手上的基金操作得更灵活,有些获利接近二○%的基金会先出场,但是定期定额扣款不中断;有些基金已经大到可以用它所衍生的获利养小基金,就好像母鸡生小鸡,小鸡长大又生小鸡一般,生生不息。

薪水致富步骤一一进职场 先买保险

中信金财富管理处协理黄培直认为,过去三年来,全球景气大好,但是台湾状况并没有跟着好转,这几年来,薪水不涨,但物价却涨翻了,让薪水族备感压力,想要靠薪水致富的人,得加把劲,先想怎么从薪水里省下三分之一,再想投资理财。

黄培直建议刚进入职场的上班族,领到第一份薪水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买保险。趁年轻买保险,不但保费便宜,也让自己有个基本保障。

他建议购买低成本就可以购得的高保障险种,例如定期寿险或是多功能的保险,如投资型保单。一般上班族可以“保险双十定律”做规画。即保险额度为家庭年收入的十倍最恰当;总保费支出为年收入的一○%最适宜。

今年才刚入职场半年的魏嘉扬,领第一份薪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保险。由于父亲刚于去年因癌症过世,于是他在妈妈建议之下买了医疗险,同时也购买高保障但相对价格较低的定期寿险,每个月保费不超过三千元,对低薪族的他相当适合。

薪水致富步骤二学会记帐 不作无谓消费

买了保险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学会记帐。富邦银行理财业务主任陈美玲认为,记帐可以让自己清楚所有开支状况,从中解有哪些消费是可以省下来的。“把钱花在刀口上,不作无谓的消费。”陈美玲的账本对她帮助很大。

陈美玲已经连续记帐五、六年,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之前的账本翻出来,重新检视,有时会从中发现,有些钱是不必花的。像是她曾经花了二、三万元买了健身器材,没有用几次就束之高阁,当她重新审视账单时,很确定这笔钱是不该花的,一旦发现这种情形,她会在账本上贴上便条纸做记号,提醒自己下一次不要再犯。

上班族若想每个月从薪水中省下一些钱,陈美玲认为记帐是帮你省钱的最佳方法。

薪水致富步骤三提拨三分之一薪水理财

养成记帐习惯,可以有效控制支出。陈美玲举例,如果你设定每个月存二万元,可以先扣掉这笔要储蓄的钱,剩下的钱再来想如何支配。

例如一个薪水五万元的上班族,可以先拿三分之一,即一万五千元作为投资及保险支出;三分之一为房贷或房租支出,另三分之一才是生活开销之用。

用三分之一薪水过日子,对有些人而言,可能觉得很困难,尤其是“月光族﹂更是难以控制消费欲望,陈美玲建议购物前先列清单,照着清单买,就不会超支。

依她的观察,很多人购物时原本都只是要买某一样东西,结果逛下来,可能多买了五、六样东西,这样就很容易超支。

她去卖场前,一定先列出清单,照着清单买,才不会买了不该买的东西,也才不会超出自己所设定的生活开销额度。

杨丽玉的方法是按照家中人口数,每人五千元计算,加总起来就是这个月的生活开销,例如家中有五口人,每人五千元,一个月的生活支出就是二万五千元,以前还没生小孩时,两个人就是一万元,十几年来她都照着这个模式运作,生活顺畅,并不感到匮乏,而且,每月还可因此省下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二的钱来做投资。

薪水致富步骤四依目标及需求 专款专用

远东银行个人金融事业群副总经理喻芝兰提醒薪水族在做理财规画时,应该先了自己整体的需求是什么,例如是否有购屋需求,还是子女教育基金或换车、退休需求,应该先想清楚。

同时视自己的能力去做规画,千万不要不切实际地想了一大堆需求,却做不到,或是需求太多,一次只做一个规画,没有照顾到其它需求。

最好的方法是专款专用,她本人就把户头分好几个,并予以命名,像购屋的专户就是“玫瑰花园”、退休基金是“汤花恋”、教育基金是“我爱××”、犒赏自己的专户,甚至可命名为“杜拜我来了!”每个人可依不同阶段的人生需求设立专户,每月将钱拨进这些专户中,透过投资理财,让这些专户逐渐累积财富,专款专用,避免资金受到排挤,确保需求被照顾到。

薪水致富步骤五善用复利 先存第一桶金

“钱滚钱才能赚钱,留本钱赚不了大钱!”先存下人生第一笔财富,才能用这笔钱,再去赚大钱。统一投信副总游丽美强调第一桶金的重要性。

游丽美三十五岁时惊觉自已工作多年,还没存下什么本钱,于是从三十五岁那年开始,她每个月定期定额买基金,七年后,复利效果展现,已经累积千万元财富。有了第一笔财富之后,再做投资,例如可投资在房地产,逢低买进,可加速致富。

如果可以更早开始,相信她今天的财富不止于此,游丽美以自身经验鼓励还没存下人生第一笔财富的上班族,及早开始,运用复利创造财富。

汇丰银行副总裁杨伟凯强调,上班族善用时间所产生的复利效果,每月从六千元做起,并随薪水增加而提高投资金额,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可以在六年内累积到第一个一百万元。

薪水致富步骤六资产配置 稳健与积极兼顾

有了第一个一百万元之后,再做资产配置。他建议可把资产分核心资产与卫星资产,核心资产指稳健的投资,报酬率约六%至八%可占七成,例如全球型股债、平衡型基金、REITs等固定收益投资,卫星资产是指风险较大的投资,目的是找机会财,报酬率一○%至二○%之间,可占三成,例如新兴市场、东欧、原物料、能源基金等。

他建议,可以随着年龄的增加,调高核心资产比率,三十到四十岁,核心和卫星资产可以七、三比,到了四、五十岁提高到八、二比,五、六十岁则为九、一比,退休后则百分之百放核心资产,以降低风险。

也许你早已行动多年,累积了人生第一笔财富;也许还没开始,但不论你现在领多少薪水,从今天起,每月存下三分之一薪水做好投资理财规画,相信你也可以一步一步地朝向致富之路迈进。

薪水族理财7大注意事项

1.别当“闪灵刷手”,过度消费

2.最好预留6个月的生活资金,切勿高估可投入金额

3.不要过度乐观预期投资成果,先做功课再投资

4.不投资不熟悉且风险高的商品

5.稳健型基金在空头时,仍应继续扣款

6.定期检视投资状况,但也不要过度关注,以免长期投资受到干扰

7. 设定停损、停利点

至少拿出薪水的三分之一,定期定额投资共同基金,可以帮助你规避投资受到的情绪干扰。

针对不同需求设定专户,每月固定提拨一定比率薪水到这些账户,专款专用,避免资金互相排挤。

没有本钱就不可能赚钱,上班族最好在35岁以前累积到本钱,搭配正确投资,才能致富。

设定理财目标,针对目标进行规画;想好每个月要存多少钱,扣除储蓄,剩余才是可以花用的钱。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