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社会新闻 世间百态 人间冷暖 大千世界 权益保护 婚姻家庭 劳动保障经济纠纷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新闻 > 经济纠纷 >

交通肇事罪的公诉标准

时间:2012-07-04 09:08来源:南宫小弦 作者:一任平生 中国法律网

交通肇事罪(刑法133条)


一、主体的证据

本罪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既包括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也包括非交通运输人员。

二、主观方面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证实:(1)行为人的身份,如肇事人、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2)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手段与方法,肇事车辆特征、肇事责任划分以及肇事时间、地点、原因、经过,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及赔偿情况等;(3)肇事人是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的,指使肇事人逃逸或指使、强令肇事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

2、被害人(包括被害单位的知情人)陈述。证实:交通肇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肇事车辆及肇事人的特征,受到的人身财产损失及受赔偿情况,以及对案件的诉讼请求等。

3、证人证言。如乘车(船)人、雇佣人、机动车辆所有人、单位主管人员、目击者等知情人的证言。证实内容同上。

4、物证、书证、现场勘验检查笔录、鉴定结论、责任事故认定书等。证实内容同上。

通过以上证据,证明行为人明知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可能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心态。主观方面为过失,既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实践中,在有“逃逸”事实的情况下应了解行为人是否具有为逃避法律追究才逃跑的动机。

三、客观方面的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证实:(1)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以及事故现场和周边环境等情况;(2)是否存在受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机动车辆承包人的指使、强令而违章驾驶的情形;(3)是否在酒后、吸食毒品后驾车;(4)是否明知自己无驾驶资格;(5)是否明知自己所驾交通工具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6)是否明知自己所驾交通工具无牌证或已报废的交通工具;(7)是否明知自己所驾交通工具严重超载;(8)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处置情况;(9)发生交通事故后是否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10)是否存在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的情形。

2、被害人陈述。证实:交通肇事时间、地点、经过、后果,肇事工具外部特征(种类、标识、牌照、颜色)、肇事人体貌特征,事实上刑事程序。与肇事人是否有利害关系,人身、财产损害程度,治疗、恢复情况,对案件的处理意见等。

3、证人证言。如乘车人、雇佣人、机动车辆所有人、单位主管人员、目击者、货主等知情人证言,证实交通肇事经过、后果及现场等情况。

4、物证、书证。(1)肇事车、公路设施、交通工具脱胎落物、受害人的携带物、失落物等实物及照片;(2)受损交通工具的购买发票、发动机号、车架号的证明,肇事交通工具性能检测报告,受损交通工具上所载货物的价值证据,如购货合同及发票、出库单,受损交通工具修理费单据,被害人医疗诊断、医疗票据、购买残疾人用具票据、丧葬费票据等书证。

5、鉴定结论。(1)对人身伤害,死亡结果,血型的法医鉴定结论;(2)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3)受损财产估价鉴定结论;(4)对现场指纹、足迹、车胎、路面痕迹、压痕、蹭痕、撞痕等痕迹鉴定结论;(5)对现场遗留物、毛发、衣物、撞击残片的实物进行的物品鉴定结论;(6)交通工具型号、种类、标志、外型、装载物数量、车速、行驶方向等鉴定结论。

6、勘验、检查笔录。(1)事故现场勘查笔录,含现场勘查图、照片,证实事故发生的地点及现场情况;(2)对人身、尸体、禽畜、物品勘验检查笔录及勘查图、照片;(3)针对交通事故成因所作的侦查实验报告。

7、视听资料。行驶违章、肇事的相关录像、录音等资料。

8、其他证明材料。包括投案、报案材料,赔偿协议、调解书、辨认笔录,指认笔录,搜查笔录、扣押笔录、返还笔录及扣押清单等。

行为人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规定的行为,可以是作为,如超速、强行超车,也可以是不作为,如不鸣笛示警等,违章行为是构成本罪客观方面的前提条件;构成本罪同时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即致人重伤、死亡或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违章行为和严重后果两者缺一不可,且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实践中,肇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表明行为人不希望被害人被发现,其对“被害人无法得到求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的结果持希望或放任态度(多为放任),其对造成被害人死亡、伤残的结果,应以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定罪处罚,而不是数罪并罚。

四、客体的证据

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具体而言,人身安全又可分为生命权、健康权。

五、在收集、审查、认定证据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中,存在本罪与利用交通工具实施故意犯罪的界定问题。区分两者的关键就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是故意还是过失,侵害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安全,还是特定人的人身安全。要运用法定的七种证据,证实行为人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是否意图控制或有效控制肇事交通工具,具体要收集和审查:(1)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相识有无利害关系,是否存在矛盾的证据;(2)行为人对肇事时间、地点、对象有无选择;(3)行为人在向人(群)冲撞时操作交通工具的行为是否有节制;(4)行为人是否积极采取了避免事故发行的措施,一般可通过事故现场勘查笔录,肇事工具性能检测报告、视听资料、鉴定结论等予以证实。

六、相关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21日施行法释[2000]33号)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