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不断有公司利用人们想出国打工致富的心理诈骗钱款的事情发生,受害群众众多,严重扰乱了出国劳务市场的经营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 一.挂着“国有”招牌 劳务中介公司大多标榜自己是政府某局的公司,强调自己是“国有”的,有的直接以政府某局名义打电视广告,其办公地址也大多选在政府大楼内,有的招收人员本身就是政府部门在职的工作人员。受害群众事后都觉得:“明明是国有的,怎么会出事呢?”感觉无法理解。劳务中介公司利用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来麻痹受害人,让受害人不设防。 二.大肆吹捧外国公司 劳务中介公司为了进一步让人相信,欺骗更多人员,往往会极力吹捧外国公司的经营能力,并声称手上已有多少多少指标,劳动。与劳务输入国总统关系如何密切等等,欺骗想出国打工的人员。 三.高工资”、“高收入”为诱饵 劳务中介公司充分利用人们想出国致富的心理,声称出国打工可以获得“高工资”、“高收入”,让受害群众错误地认为到国外打工很快就可以富起来,会有更多的收入,比在国内打工更划算。其实,“高工资”、“高收入”就是劳务中介公司让群众受骗上当的“诱饵”和“馅饼”。 四.报名就要交钱 当群众要报名时,这些劳务中介公司就以“报名费”、“保证金”或者“前期费用”等等名义,收取劳务人员钱款,否则就不给报名。有的是一次收取,有的是以各种理由多次收取,一次次让群众上当受骗。 五.托辞甚至隐身 当报名人员问为何不能出国时,劳务中介公司都会以各种理由搪塞,一个理由不行后再换一个,一次又一次地推迟出国时间,甚至还会找出各种理由拒绝劳务人员退款要求。然后,就“隐身”失踪。 六.偷梁换柱 出国打工变成出国旅游。外地一家公司正在招募赴以色列的建筑工,月薪500—600美元。这让曾经做过瓦工的韩某喜出望外,很快联络到38个人前往这家公司报了名。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韩某等每人向公司交齐了5.8万元费用,“出国手续”终于得以办妥。几天后,从广州出发,坐上了“出国打工”的航班。然而,对国外打工充满好奇的这批农民在跨下飞机后却惊奇地发现,他们到达的根本不是以色列而是印度尼西亚。领队解释说,在到目的地前先带大家游玩一下,开开眼界。果然,他们又被安排“游玩”了泰国、香港。可是,韩某怎么也想不到,飞机航行的终点竟然又回到了广州。就这样,韩某等人不仅“出国梦”成了黄粱梦,每人交纳的几万元费用也历经一年多交涉仍没说法,最后只得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七.浑水摸鱼 非法项目成招工“王牌”。孙某等人承包了某镇一家信息中心,在不具备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情况下,非法与缅甸js建筑有限公司签订了7公里公路工程合同,并从国内招收63名劳务人员,收取出国劳务费用91.08万元。后来,这个中心分几次将46名劳务人员带至云南,并将其中39名派到缅甸。可当这些劳务人员抵达缅甸后,长期无工可做,处境艰难。后来在我国有关部门解救下,才回到了家乡。 八.欺世盗名 无权经营者傍有权公司。季某虽然不具备出国劳务经营资格,但假借一家有权公司的名义,公开进行出国劳务人员招聘活动,先后以季某个人名义和劳务公司名义向姚某等劳务人员每人收取2000至9000元不等的劳务费用,总计多达40余万元。季某还分别和劳务人员签订外派劳务协议,承诺可于今年2月出国。结果到了今年3月,望眼欲穿的姚某等人仍然没有消息,季某眼看骗局不攻自破,便携款潜逃。接到报案后,当地公安部门对季某涉嫌合同诈骗立案侦察。结果发现,所有公司外派劳务项目说明、授权委托书以及收费收据上公司的印章都是伪造的。 九.狼狈为奸 中外骗子演“双簧”。顾某和金某住在同一城市,为了快速致富,两人勾结韩国人李某,非法从事向韩国外派劳务的经营活动,共招收外派韩国劳务人员527人,收取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前期费用”254.77万元。后东窗事发,两人双双受到法律制裁 免责声明:精明消费网本着公正,中立的原则,披露相关消费警示信息。如有对商家或产品信息描述不当之处,敬请不吝指正。 中国对外劳务信息网为您推荐 文章链接:http:///readarticle.asp?id=301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