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的3月到满目葱茏的8月,一场涵盖市县机关、省属国有企业、高等学校42257个党组织、637678名党员的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给赣鄱大地带来了新变化、新气象。全省上下进一步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共识,一批制约发展的突出难题得到破解,一系列惠民、利民之举相继出台,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一连串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激励人心。
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干部作风,狠抓学习实践活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
各地各单位把作风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切实加强修养,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进一步大兴亲民爱民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和清正廉洁之风,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
省委书记苏荣、省长吴新雄、省委副书记王宪魁等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带头深入到联系点等基层单位,开展调研、指导,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
各地各单位把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市县机关普遍开展了“下基层、察民情、听民意、集民智”活动,一些企业和高校通过“我为企业献一计”、“学校发展建言”征文活动和网络、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
在学习调研阶段,赣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及部分党员干部来到兴国县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重温毛泽东同志的《长冈乡调查》、《寻乌调查》,并着力开展以“问计于民保增长、问需于民保民生、问情于民保稳定,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为主要内容的调研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和下访,着力解决关系增长、关系民生、关系稳定的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南昌市不强求读书笔记字数、不追求调研报告篇数,而是以科学的态度,问计于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我为南昌发展进一言”征题活动,在征得的意见建议中,精选出16个关系南昌科学发展、民生工程的话题进行破题,让群众得实惠,为百姓解难题,坚定了全市上下一心求发展的信心。抚州市建立了市领导“五挂五联”制度,即:每名市领导挂1个招商引资团队、1个重点工业企业、1个重点建设项目、1个县(区、开发区)、1个新农村建设点,联系1个困难企业党组织、2个学习实践活动单位、3名困难党员、4名返乡农民工、5户农村特困户,到群众中学习、调研、开展工作,收到了发展水平上得更快、群众实惠来得更多、率先垂范教育一片的成效。
在分析检查阶段,各地各单位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实事求是分析查找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新余市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上,与会成员民主团结,敢讲真话,开门见山谈问题,结合分工讲措施,认真剖析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提出整改意见,增强了全市加快科学发展的信心。吉安市委常委会围绕“弘扬井冈山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吉安”主题,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
在整改落实阶段,市县机关以全力以赴抓项目、抓投入,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化解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等问题作为整改落实的重点。景德镇市建立“收集、分办、督促、宣传”的“民声”快速回应处理机制,及时分解任务责任,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鹰潭市将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按照近期整改、限期整改、长期整改进行分类编号,整改一件,销号一件。
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国有企业把应对危机,推进企业改革、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作为整改落实的重点;高校把破解毕业生就业难、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作为整改落实的重点,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以落实“三保一弘扬”为主题,初步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各地各单位把落实“三保一弘扬”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和最需要取得的成效,各级党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重点放在破解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全局的深层次问题上,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重大项目快速发展。国家下达的四批投资计划中,上半年已安排我省121.26亿元,“十百千亿”等重大产业项目稳步推进。目前,全省50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6503个,同比增加2712个,拉动全省投资增长30.1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年初省政府确定的153项省重点工程,前7个月完成投资319.3亿元,占年计划的51.6%(不含未开工项目及预备项目),较去年同期增长54.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工程得到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本着边规划边行动,能做的事抓紧做的原则,加快推进“五河一湖”源头保护、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城镇污水处理、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科技创新“六个一”等五大先导工程。南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经国务院批准,一期工程已正式开建。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目前,省属国有工业企业已有8户基本完成改制任务,7户职代会已通过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17户正在制订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年底将全部完成32户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各设区市255户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正在抓紧实施。
据统计,各地各单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共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8.49万多个,目前已解决6.19万多个,解决率达72.9%。
萍乡市针对国有企业改制难题,采取对接央企改造一批、利用政策扶持一批、通过招商引资壮大一批、通过改造盘活一批的办法,对全市47家国有工业企业实行产权、职工身份“双置换”和整体租赁(或分块租赁)等改革,共盘活国有资产6.2亿元,发放职工安置费3.49亿元,清偿欠发职工工资、生活费、医药费等8400万元,缴纳社保金1.39亿元,确保了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
上饶市着力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产业招商、解决融资困难、扶持产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聚,提升有色金属、新型建材、光学机电、新能源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组建10个项目工作小组和256支专业招商小分队,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制度、靠体制机制创新。省委建立了省委常委参加设区市市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省委常委与市厅级领导班子成员谈心谈话制度和省委常委参加市厅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制度等。经济社会综合考评机制、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行政管理体制和选人用人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也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各地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把制度“废、改、立”有机结合起来,对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策、文件和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研究出台了一批务实管用的新制度,取得了新的制度成果。
办了一批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真想不到,8年后,我还能再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南昌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托党和政府的福,我什么都能看到了!”6月7日,成功接受了“光明·微笑”工程免费复明手术的吴秀云老人面对美丽如画的南昌秋水广场和红谷滩新区的高楼,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吴秀云是“光明·微笑”工程实施的第一批幸运者,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地各单位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兴办了一批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光明·微笑”工程是其中之一。工程由省财政安排3.04亿元专项资金,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用两年时间,为全省范围内具备手术条件的20万白内障患者和1.2万例次唇腭裂患者实施免费治疗。
越是发展困难,越要改善民生。各地各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今年全省安排了150亿元民生支出,办好60件民生工程实事,前7个月,省财政下达市县民生专项补助资金同比增长50%以上。
据统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地各单位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共计191074件,其中市县机关190386件,国有企业302件,高等学校386件。
九江市城区房地产登记发证历史遗留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影响该市社会和谐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九江市采取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统一政策的办法,对房地产登记发证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全面清查和集中处理,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
宜春市通过组织实施“光明·微笑”工程百日攻坚行动、“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活动等惠民工程,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化解信访积案,调处矛盾纠纷,该市开展了“三级书记大接访”、信访积案化解月等活动,在市县两级政府网站开辟了网上信访、群众投诉等民声通道,上半年,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共接访下访3599件次,当场解决2080件,落实领导包案642件。
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907.8亿元,增长10.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5个百分点。7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当天送达的《江西省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对我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殷切期望。
总书记的批示,是对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极大激励和鞭策,同时也为我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赣鄱儿女再一次迸发出改革创新的动力与智慧,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