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万里行首次公布大学生消费维权报告
商贸市场学生易受伤害
本报讯(记者杨滨)当大学生消费权益受到侵害后,选择到维权机构投诉的不足4成;不采取任何方式的学生占到四分之一。有高达71.6%的学生“嫌麻烦”,而“担心对方不讲道理”等畏难情绪的也达到近30%。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今天首次公布大学生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食品、服装和电子电器产品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最多,也是大学生消费权益易受侵害的消费领域。调查显示,综合类商贸市场是学生消费权益最易受侵害场所。
调查以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消费状况为对象,2009年11月18日至12月21日在北大、政法、北工、北航、青政院5所北京高校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
综合类商贸市场纠纷多
在调查中,学生遇到的消费权益侵害包括:产品质量有瑕疵(12.79%),价格高于正常市场价格(26.95%),虚假宣传(26.5%),售后服务不完善(36.94%),仿冒名优品牌(8.79%)。综合类商贸市场是大学生消费权益最易受侵害的场所。其中一些市场经营不够规范、小商贩流动性强、不易管理,侵权行为比大型商场和专卖店等更普遍。
近半数学生月消费500到1000元
从北京地区5所高校的学生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的支出以501至1000元的月消费水平为最集中的支出范围,接受调查的学生中45.7%月消费都处于这个水平;选择300至500元范围的学生也达到30.56%。这两部分人群构成了现在大学生的主体。
三成学生计划4年内买汽车
目前拥有乘用汽车的本科生极为稀少,百分比可以忽略不计,有1.25%左右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拥有乘用车。但约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包括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计划在4年内购买汽车。
大学生投诉逐年增加
根据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投诉维权办公室历年投诉分析数据,近5年来,来自大学校园的投诉在受理总量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同时,学生投诉的涉案金额也从2005年的不足60万元,上涨到2009年的124万元,上涨速度远远大于大学生投诉受理数量比例的增长速度,其投诉的主要产品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相机等电子产品。
质量万里行认为,当代大学生因欠缺法律知识储备和理解,防范意识和能力较差,加之时间、精力、财力和经验缺乏,往往成为消费弱势群体。仅2009年质量万里行受理的18979件投诉中,就有4.28%是来自高校学生的投诉。
针对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现象,质量万里行对保护大学生消费权益提出建议:加大对大学生消费维权投诉举报的处理力度,降低学生维权的成本。同时可引导学生社团组织如大学学生会等成立自己的维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