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辞职事件在民航界早已不是新闻。“巨额赔偿金”和“扣留档案关系”成为“老东家”卡住飞行员流动的杀手锏。而本案原告张军所诉求的是,新华航空公司拒不执行法院“解除劳动合同”的判决,扣留其档案关系长达两年多,致其无法正常工作,应赔偿自己重大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法治周末记者 尹丽 法治周末实习生 张玮鸥
在飞行员“辞职门”的漩涡中,常见的是航空公司向飞行员索要天价违约赔偿金,而罕见的是飞行员向航空公司索赔。飞行员张军恰恰这么做了。
9月16日上午,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后沙峪法庭开庭审理了张军诉新华航空公司一案。
航空公司拖延“放行”
今年46岁的飞行员张军,从空军转业,飞行经验丰富。2001年,张军与新华航空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张军向新华航空提出辞职,但未获同意。
据了解,作为特殊行业的从业者,飞行员的流动性不大。随着民航投资环境的放开、民营航空公司的出现,飞行员流动才逐渐成“潮”。
2005年起,各大国有航空公司的辞职风潮愈演愈烈。国家民航总局等五部委联合颁发《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的意见》,对飞行员流动作出约束性规定。核心内容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只有原航空公司同意放行,飞行员才能离职。
2006年,张军一纸诉状递至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请求判决解除其与新华航空的劳动合同关系,并要求后者为其办理相关档案的转移手续。
不久,顺义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双方劳动合同于2006年7月18日解除,新华航空为张军办理档案关系转移手续;张军付给新华航空违约金等共计90万元。
新华航空不服,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法院提起上诉,后被驳回。
2007年12月,春秋航空公司与张军签订劳动合同,并代张军向新华航空支付了90万元。
然而,新华航空迟迟不为张军办理档案关系的转移,致使张军无法在新公司工作。
2008年8月,张军向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出乎张军意料的是,在接到法院执行通知后,新华航空仍然拒绝为自己办理档案关系的转移。
从事业高峰期跌落至无业,张军在精神上“日夜受着煎熬”,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于是,张军随即起诉老东家新华航空,要求赔偿。赔偿金的计算时点从他与新东家春秋航空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到2010年8月16日春秋航空的上级管理单位确认收到张军的所有档案关系为止。
按春秋航空对飞行员的工资明细计算,这967天的误工损失大约为221万余元。张军的代理律师张起淮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我们在计算方面是客观而保守的。”
档案关系依次被“卡”
对于张军的索赔诉求,新华航空的代理人何律师称:“根据五部委文件,只有在飞行员与航空公司协商一致的情况下,飞行员才能离职。而新华航空从来就没同意过张军离职,更无从谈起误工费。”
对此,张起淮称:“法院的生效判决已经判定张军与新华航空解除劳动合同了,劳动合同法高于五部委的文件,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劳动者,张军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损害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就应该赔偿。”
庭审中,张军向法官陈述,飞行员的资质有四方面的档案考核:飞行纪录档案(技术档案)、健康档案、人事档案和驾驶执照关系。一个飞行员能够驾驶飞机,这些材料缺一不可。“飞行员肩负着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可能随随便便就上天。”
《法治周末》记者获悉,因行业的特殊性,辞职飞行员的档案关系,并非直接在航空公司之间流动。
按民航局的有关规定,对于辞职的飞行员,原航空公司应将其飞行记录本和航空人员健康记录本等封存保管后,交所在地的民航管理局暂存保管。
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下达后,张军不仅每天往返于顺义区人民法院执行庭与新华航空,还要常常和“老东家”的上级主管部门———民航华北局交涉。用他的话说———“天天什么事也不做,光跑执行庭了”。
“新华航空一直拖着不转档案关系。在我要求法院强制执行了好多次之后,四个档案才分了几次转到华北局。”张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何律师称,2009年2月,新华航空已经把张军的技术档案、健康档案转移到了华北局。而华北局不转给春秋航空所在的华东局,与新华航空无关。他承认,2009年7月底,因顺义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新华航空才把张军的人事档案转移到了华东局。而直至2010年8月16日法院强制执行,才使得新华航空彻底“放手”———将张军的驾驶执照关系交到了华北局。
张军以为,在他的所有档案关系交给华北局后,已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剩下的问题,就只是他向新华航空索偿这两年多的误工费了。但突然,情势峰回路转,张军又陷入了新困境。
“得而复失”有谜团
民航华北局在接到新华航空递交的张军所有档案关系后,并没有转交给民航华东局。
确切地说,华东局在8月16日通知春秋航空,张军的档案已经转移到华东局,可以安排张军进行飞行复训的时候,张军的档案关系确实转移成功了。然而,9月16日庭审结束后,张军再次联系春秋航空商讨复训体检等事宜时(民航局规定,飞行员停飞23个月后,必须重新培训并重新参加考核),被告知他的档案又被华北局要回去了。
复训一事再一次变得遥遥无期。
业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航空公司对于飞行员的辞职要求,通常采取“堵”和“拖”的措施,坚决不肯调解,一拖就是一两年。相关民航部门也可能配合。而过了一定的停飞期限,飞行员就有可能面临终身停飞的危险。许多飞行员在辞职后,由于“巨额赔偿金”和“扣留档案关系”的长期耗时,迫于生存危机,坚持不了“持久战”,纷纷放弃辞职,回到原来的岗位。
张军称,航空公司为什么要让辞职变得这么难,说白了,目的就是“杀鸡给猴看”。不能让一个飞行员这么轻轻松松地走,那样后果会很严重,可能会有几十个上百个飞行员接着走,所以,一定要提高辞职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