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最近一段时间,《今日》连续报道了崂山区李家下庄存在黑作坊,不仅有加了料的“东北大拉皮”,还有被焦糖色上了妆的豆腐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节目播出后,又有市民爆料说,李家下庄的黑作坊还不止这两家。为了探明究竟,昨天,记者再
次走进李家下庄。
【正文】1,
因为爆料人没有指明黑作坊的具体位置,记者只有在李家下庄慢慢寻找。走了一会,从一个院子里传出一阵狗叫,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进一看,院子大门紧闭,上面用红漆写着“小心有狗”,随意堆砌的砖墙摇摇欲坠。记者敲了半天门才有人回应。
【现场声】敲门
在这干什么?做豆腐。嗯。
【正文】
走进院里一看,地上堆满了废木材,玻璃窗也破得不像样。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里污水四溢,脏乱不堪。墙上到处都是霉斑,灶台上更是不堪入目。就连工作人员都承认卫生不合格。
【同期声】
卫生不太好啊
工作人员(卫生根本不行)(办证还没办下来,把卫生搞好了,他们也不给办)
【正文】
记者还发现,屋里放着几个大缸,用盆子往里一舀,全是黏糊糊的豆花。桌子上还放着一些不知名的粉末。看记者转了两圈要走,工作人员表示,会尽快办证。
【同期声】
工作人员(登记了,刚来么,忙乎着办还没办下来。我尽量给办,反正不给你们带来麻烦)
【正文】
看来,这里还真是一处没有任何证照的黑作坊。
(题目二)随后,记者又沿着张村河,一直往村里走,路过一个院子时,里面传出叮叮当当的声音。看来这里又有新情况,记者推门进了院,看到地上堆着很多蓝色塑料筐,几个工人正在操作台上忙碌着。仔细一看,这不是饭店里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吗!再往里走,有个更大的房间。工作人员一不戴口罩,二不戴手套,有人负责餐具分类,有人负责清洁。数不清的盘子在一个水池里洗刷,一块抹布也反复使用,没有再经过任何消毒程序,餐具就被送进了烘干机。
【同期声】
你在烘干?对。不带手套不热?戴着手套不得劲,干不了活
【正文】
记者在一旁还发现了一些没有标志的白色塑料桶。
【同期声】
这些什么东西?(洗洁精、84,用来消毒的。)从哪里买的?(人家给送的)这样的能用?(反正人家给送,我们就用)
【正文】
就这样,这些餐具被穿上了“消毒餐具”的外衣。对于记者的质疑,工作人员都是一问三不知。
【同期声】
这个弄完了送到哪去了?不知道
村里干洁具的有多少家?不知道
你们有没有健康证?不知道。从市场来的,有没有健康证反正啥都干
【正文】
在这个清洁餐具的作坊里,记者也没看见任何经营牌照。工作人员说她们都是临时从市场上来这里工作的,一天能赚50块钱。
(题目三)离开餐具清洁作坊,记者继续往前走,发现一个黑乎乎的小屋门口堆着大量的豆腐渣。进屋一瞧,刚做好的豆腐摆在满是污水的地上,而这里还放着一瓶黄色的液体。
【同期声】
反正有证。干了多久了?才干了没几天
【正文】
作坊里用的这些东西,怎么看都不像是新的。记者转个身,发现在墙边还有几个塑料筐,里面都是海带。泡海带的桶里,不仅水是绿色的,还有一些白色泡沫。在一些麻袋里还装着带有明显白色颗粒的海带。
【同期声】
海带怎么做出来的?(不明白)
【正文】
又做豆腐又做海带,看来这家的业务还挺全。不仅如此,在这个作坊里记者还发现了一桶不知名的墨绿色液体、“杀泡大王”和食品添加剂丙酸钙,以及一些没有任何标志的添加剂。
(题目四)离开现场后,记者立即将这些情况反映给了崂山区相关部门。
【同期声】电话采访
崂山区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无证经营属于工商部门管理,我们没有权利。)
工商12315(生产你得找质监局。餐具呢?那也得找质监局。)
中韩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韩拆迁,东移很多外来人。我们这边管食品安全就一个人,忙不过来。)
【正文】
之后,记者拨打了12365质监热线,但直到下午3点记者离开,都没有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