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在此后被提讯时称,这么做是因为“公司真实的财务报表不能达到银行授信的要求,因此我们就多罗列一些公司的经营流水和收益”。一切准备就绪后,王琳命令彭岩用这些印章“制作”了不少“销售成果”,使得公司业务量翻了好几番。至于向银行提交的证明贸易存在的增值税发票复印件,王琳则让公司会计马静把真实发票复印后,用涂改票号的手段进行翻印,最后再由马静将财务报表进行修改,夸大公司业绩。于是,一家运营出现困难的贸易公司摇身一变就成了有上亿贸易额的优质公司。
3
员工演练模拟银行约谈
回想起为王琳做假账的经历,马静感到十分无奈,“名义上我和彭岩是公司的股东、会计、出纳甚至法人代表,王琳与公司啥关系也没有,但实际上我们一切全听王琳的安排。”据马静回忆,王琳具备和银行员工谈大额贷款的经验,所以在每次做完假账后,她都会带着自己和彭岩等人,现场模拟演练如何回答银行的约谈。“每次都是王琳模拟银行的人向我们提问,如果我们答得不能令她满意,她就会亲自给我们做示范。”马静清楚地记得,有好几次因为紧张,她说话有些脱节,总不能达到王琳的要求,王琳干脆就不让她参加,另外安排别人冒充会计参加银行的约谈。
凭借着这套虚假材料,2007年到2009年两年多的时间里,王琳从一家商业银行开具承兑汇票1.8亿元,办理流动资金贷款4800万元。巨额资金到位后,王琳并没有真正用来扩大公司贸易,而是将贷款资金通过填补公司亏空、以贷还贷、向其他公司放贷等方式挪作他用,造成该银行损失承兑汇票款7000余万元、贷款4000余万元及银行利息1000余万元,累计高达1.3亿余元。
4
为翻本不惜拉儿子下水
2009年下半年,当王琳发现自己的公司实际账面上已出现上亿元巨额亏空时,她也被惊呆了。但短暂的恐惧之后,王琳非但没有通过正规渠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反而把目光投向由她实际控制、却是儿子陈刚挂名担任法人代表的另一家商贸公司身上。一个更加庞大的骗贷计划,在王琳的策划下再次登场。2009年12月的一天,王琳把陈刚叫进自己的办公室,让他在一系列授权书、承兑汇票申请书以及股东会决议上签字。陈刚翻开一看立即惊呆了,对于公司的家底他心知肚明,公司规模不大,一年的贸易额不过千八百万,利润最多也就是100多万元。但让他签字的材料上贸易额却高达两亿多元,利润也有上千万元;而那几份所谓的钢材购销合同的签约双方,除了个别几次百余万元的贸易是真实的外,其他绝大部分所谓的贸易都是与母亲王琳控制下的其它公司之间进行的。
陈刚马上意识到,母亲这么做“很不合适”。但他转念一想,公司里里外外都由母亲一手打理,真要倒闭了自己也得失业,更何况王琳是自己的母亲,是不会害自己的。最后陈刚答应了母亲的要求,在虚构的材料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王琳拿着签好字的材料,满意地对儿子说:“还是儿子孝顺,过几天到银行去约谈,你也要过去签字。”
几天之后,陈刚接到母亲的电话,让他赶到位于亚运村附近的一家银行,办理票据承兑手续。陈刚二话不说赶到了银行,履行了他“法人代表”的职责。承兑当天,王琳将2.5亿元的承兑票交给一家外地公司,并从该公司套取了2.46亿元现金,差价400万元作为该公司的“好处费”。拿到现金后,王琳将9700万元用于填补之前的债务,用1.25亿元做银行保证金。这两亿多元的现金在王琳的手中还没有焐热,就几乎被她挥洒一空。(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