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公检法司
频道直达: 法界新闻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司法 | 工商 | 税务 | 质检 | 聚焦国土 | 矿山与安全
公检法司
法院新闻 案件执行案件快报 走进法庭
当前位置: 主页 > 法院 > 案件快报 >

江苏三名厨师添加有毒染料烹制鲍汁 被提起公诉

时间:2011-08-23 07:44来源: 作者: 中国法律网
    8月16日,苏州三名厨师因为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出庭受审。今年4月,在苏州餐饮界颇有名气的东方渔港酒店遭顾客投诉,被卫生监督部门查出竟在4道鲍鱼菜肴中使用了国家明令禁止的“双燕牌”鲜艳颜料,俗称“酸性金黄”,而在业内,这种有毒的工业染料竟然成为了加工燕鲍翅的“法宝”。据悉,此案当天是第一次开庭审理,没有当庭宣判,目前法院仍在继续审理中。

    本报记者 彭 昊

  今年4月初,苏州的赵先生和朋友到当地一家知名大酒店——东方渔港就餐,其中点了一个鲍汁类菜肴。可当服务员端上来之后,赵先生发现,菜肴中的鲍汁色彩过于鲜红浓艳,担心酒店违法添加色素,经与酒店交涉未果,便向苏州市卫生监督部门举报。

  4月8日,苏州市卫生监督所随即对东方渔港酒店进行了突击检查,因为事先没有通知酒店方,执法人员在检查中收获不小。他们在酒店厨房内查获了不明成分的红色液体、橙黄色液体各一瓶,以及德国“双燕牌”鲜艳颜料一罐。结果印证了执法人员的判断:经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在查获的红色液体及德国双燕牌鲜艳颜料中均检测出酸性橙II物质。6月份,该酒店三名专门制作高档菜肴的广东厨师先后被警方拘留。

  如今,位于苏州竹辉路上的东方渔港酒店门口贴着停业装修的牌子,至今没有恢复营业的迹象。知情人透露说,该酒店已经受到了严厉的行政处罚,罚金高达98万多。

  16日的庭审中,被告人魏某和何某之前曾经是东方渔港的厨师,他们和该酒店的行政总厨被告人曾某一同染指了此次有毒鲍鱼事件。案卷显示,三名被告同是来自广东。

  公诉机关在宣读起诉书时指出:“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8日期间,被告人曾某、何某、魏某在苏州东方国际酒店有限公司分别担任行政总厨、厨师、打荷工期间,在明知德国双燕牌鲜艳颜料系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菜肴的色泽,被告人曾某、何某安排被告人魏某在调制烹饪用颜料过程中添加德国双燕牌鲜艳颜料,被告人曾某、何某在制作鲍汁类菜肴时使用该颜料进行着色,然后出售给客人食用。”法院认为,被告人曾某、何某、魏某的行为均应当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酸性金黄是一种化工染料,用于羊毛蚕丝等染色,这种染料居然被厨师滴入鲍鱼的调味汁中,使鲍鱼和鲍汁看起来更加色泽诱人。”苏州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周敏告诉记者,由于它有良好的调色效果,一些厨师便把粉末溶在水中,在烹饪鲍鱼或是鲍汁鹅掌、鲍汁白灵菇时滴入,菜品的色泽立刻变得鲜艳起来。但是,酸性金黄这种化工染料进入人体后将引发肝脏疾病,其急性中毒的症状表现为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尿呈深棕色等。

  周敏透露说,有些饭店的燕鲍翅制作是由一支独立的厨师团队外包的,这种外包形式也往往让饭店老板忽略对他们的管理,形成某种真空地带。因为厨师已把酸性金黄溶进水,储藏得又比较隐蔽,因此餐饮老板也未必知道自己酒店里的厨师使用了这种有毒染料。

  法庭上,被告人曾某和何某承认,为了让鲍鱼、鱼翅等高档菜肴变得好看,不少广东厨师都会在鲍鱼、鱼翅中添加工业颜料,他们二人就精通使用工业颜料给高档菜肴着色,两人还把这套方法教给了徒弟魏某,在该酒店制作的极品三宝、鲍汁南非鲍鱼、御品三宝、鲍汁辽参白灵菇等四道高档菜肴菜中使用了酸性金黄。就这样,一份份掺入了非食用颜料的鲍汁类菜肴被端上餐桌,而且价格不菲。

  曾某还辩称,“像这样的做法在我看来没什么,我们广东的厨师都知道的。”在曾某的口中,制作鲍鱼时使用非食用的添加剂几乎已经成了行业“潜规则”。

  法官质问被告人魏某,自己会不会食用他亲手做出的菜肴,魏某坦率承认“不会食用。我知道这些颜料是有害的。”当法官追问知道有害为什么还要这么做?魏某回答说:“因为自己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对这个颜料的认识比较模糊。”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免费法律咨询 在线提交,三十分钟内百分百回复!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