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全世界在为一个人的生日而喜悦欢腾,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第二个人能够享有这样的荣耀。其实,在初期教会时期,是没有圣诞节的,使徒们只是传讲耶稣死里复活这件事实。现在圣诞节基本上只是一个世俗的狂欢节,他的主角也不是耶稣,而是圣诞老人。所以我们基督徒过圣诞节,就很有必要归天一下。在这样一个夜晚我们应当思考些什么,庆祝些什么,因为什么而快乐。 既然我们在这个夜晚庆祝耶稣基督的降生,那么我们首先应当明白的一个问题就是,耶稣基督为什么要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来到我们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并且一出生就遭受颠沛流离逃难的苦楚。主来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这很重要。 一:主来的目的: 主来的目的,圣经上讲得非常清楚。在玛利亚怀孕的时候,天使梦中告诉她丈夫约瑟:‘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玛利亚来,因他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1;20-21)耶稣这个名字的意思也直接地告诉我们他的使命:将他的百姓从罪恶中解脱出来。所以施洗约翰看见耶稣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一向只有世人将自己的羔羊献给神赎罪,而这一次是神自己来除罪,以自己的儿子为赎罪祭,所以约翰说耶稣是神的羔羊。 耶稣基督降世是要使我们摆脱罪恶。这看起来并不很吸引人,因为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具体的,我们最迫切的需要可能并不是摆脱罪恶。很可能是,我必须马上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否则我毕不了业,我得赶紧在权威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否则我又评不上职称。我又该还房贷了,可是已经没有一分钱了。我的家人生病了,希望他赶快好起来。使我们着急的总是些这样的事情。耶稣并不应许替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有不信的人你对他传福音,可能说:信耶稣能让我病好了吗?能保佑我多赚钱吗?能就信不能不信。他只关心耶稣能不能帮他解决眼前的问题,现实的问题。 事实上他没有明白一点。耶稣解决的是根本问题,实施的是根本性的拯救。因为我们一切痛苦焦虑的根源其实都是因为罪。 二:根本性的拯救 许多中国人非常排斥罪这个概念,说他是罪人会觉得是对他的侮辱、诽谤。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这里所说的罪,指的是宗教意义的范畴,而不是道德范畴,说你是个坏人;或者法律范畴上定论你,意思是你做了侵害性的行为,杀人放火了,所以说你是罪人。我们说的罪和罪人是宗教意义上的,什么意思呢?在圣经里记载,上帝当初造亚当是照着自己的形象造的,而且吹一口气在亚当的鼻孔里,使他成为有灵的活人。起初的人亚当虽然被造,却是同神一样美好完全,是神的荣耀。而罪,是神荣耀的欠缺,指的是人偏离上帝创造的目的。罪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死进入人的生命,生命状态和生命体验的彻底改变。 要说这个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回到圣经中,回顾人当初犯罪的情况。 1:犯罪的后果:死亡进入生命程序 在没有罪的时候,人是不死的,他的生命状态是完美的。伊甸园的生活何其美好,现在我们还用这个词表示一种理想、乌托邦。在伊甸园里,有树木结的果子可以吃,又漂亮又好吃,有河水源源不断地滋润果树,而且河水从满是金子和红玛瑙的地上流过。亚当和夏娃住在园子里,吃果子,管理上帝所造的万物,过得很悠闲也很充实,无忧无虑的,没有疾病痛苦劳累死亡这些讨厌的东西。但是人违背上帝的命令吃了禁果,犯罪首先给人带来了恐惧,亚当夫妻吃了禁果后藏起来了,上帝来呼唤他们,亚当说:我在园中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害怕。人和上帝之间出现了裂痕,有了惧怕。然后受到上帝的审判被逐出伊甸园,上帝命令把守通往生命树的道路,免得人吃生命树的果子,就永远活着。圣经说罪的工价乃是死,有了罪之后就跟永生无缘了,死亡进入人的生命程序。 其实人类许多的痛苦都围绕着死亡,或者根源于有死这样一个前景。比如疾病,身体某一个部分机能出现故障,以至于彻底丧失机能,给人带来很多肉体上的痛苦,这疾病其实就是部分的死亡,死亡的预演。人拼命劳作以吃饱穿暖的痛苦,就是为了延续生命,抵挡死亡。人类给死人烧纸钱烧车马就是虚拟他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活着。由于死亡的存在,人内心也充满恐惧。我们生命中有许多恐惧,其实追根究源,都是对死亡的恐惧。你害怕水,因为水能淹死人,害怕上不去职称挣不到钱,都是因为这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生命不得保养。害怕生病,生病损耗性命,害怕黑,黑暗中可能有威胁你人身安全的东西。 所以失去和上帝的和谐关系以后,人的脚步就始终行进在死的阴影中。海德格尔所谓的向死而生,是指我们的活着是与死共舞的活着,在整个生命旅程中,死不是最后那呼吸心跳停止生命亡故的一刻,而是始终在场,最后呼吸心跳停止的时候死亡这个伴随你生命、影响你生命、威胁你生命的东西也死亡了。 在人跟上帝分离的情况下,肉体死亡就是我们彻底的灭亡,堕入黑暗之中。所以死亡是罪给人类带来的直接后果,也是影响人生命质量和生命表现的一个核心要素。 2:悲剧性的生命体验 由于罪的隔绝,当人与上帝失和以后,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生活质量急剧恶化,女人要受生育之苦,而且恋慕丈夫被丈夫管辖,男人要汗流浃背才可以挣出饭吃。跟当初那轻松悠闲地生活没法相比。紧接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发生一个悲剧性变化,圆满和喜乐不见了,对于自己生存最本质的体验就是孤独、短暂、茫然,心灵上有强烈的欠缺感、空虚感。诗篇90:10: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103:15说:至于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样,他发旺如野地的花。雅各书4:14说: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这种关于时光短暂世事无常的感叹在各个民族的文化里都有所表现。 我很喜欢苏轼写给他弟弟苏辙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曾记否,路常人困蹇驴嘶。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苏家弟兄两个跟河南渑池这个地方很有缘分,曾经多次路过,有一年他们去赶考,快到渑池县城的时候遇到大雪天气,苏辙的马摔伤了,于是租赁农家的一头驴到了渑池县城,借住在一个寺庙里,兄弟俩得到僧人的招待,他们还在墙壁上题诗。后来苏辙给哥哥写信提到他们和渑池的缘分,苏轼给弟弟回信,写了这样一首诗,说那老僧已经死了,那寺庙只有一些断瓦残垣,我们从前题写的诗句不知道哪里去了。人生在世像什么呢?就像是一只飞鸿偶尔落到雪地上,在这雪泥里留下了一点爪印,然后这鸿就飞走了,不知道往东还是往西,也不知道下一次将在哪里落脚。至于它留下的这个爪印,如果留在土地上,可能还可以留一天半天的,但是留在这雪泥上,太阳一晒就什么都不见了。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一个非常贴切的写照。这样的感慨在很多诗人那里都有共鸣。唐朝诗人陈子昂,想知道行政法论文。一辈子写了很多诗,但被人们记住的只有这样几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他那个时代,陈子昂是一个很有地位和影响的人物,我想在他身边不至于没有人跟从,有家人,有仆人,有下属,这些人都会为他服务,爱他帮他。但是他的感喟确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地之间就他一个人。这种孤独,这种茫然,这种悲怆,是非常彻底的没有安慰! 欠缺感、幻灭感、孤独感,相信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即使是那些看起来非常成功的人士也不能摆脱这种困扰。苏轼就是当时具有巨大影响的肱骨重臣,但是他所体验到的那种欠缺感是非常深刻的,在他的《赤壁赋》等文中也有体现。亚历山大大帝,是征服欧洲亚洲的大君主,但是他36岁就因病去世。据说在他临死之前曾经吩咐人把他的棺材挖两个洞,手要露在外面,好叫看见的人都知道,亚历山大征服了世界,拥有巨额财富和广袤的土地,但是他最后依然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归根结底,孤独、偶然、欠缺这些非常悲剧性的生命体验,都是因为人与上帝的分离,人从完美和圆满失落,所以必然要产生这些生命体验,也必然会产生对于完美生存的渴望。神也把一种宗教性的东西放在人心中,使得人不断地寻求上帝,寻求回到起初的和谐合一中。3:堕落的生活行为 因为我们都是亚当的后裔,所以就像保罗在罗马书(5:12)说的那样: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世人都犯了罪。 世人都犯了罪的意思是,我们从亚当那里继承的是一个罪性的生命。当初夏娃吃禁果,是想寻求智慧的。但她的方式是完全错误的。圣经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可她是以不敬畏耶和华的方式去寻求智慧。当人吃了善恶树的果子以后,没有学到善,马上学到恶,上帝问亚当你是不是吃了我不许你吃的果子了。亚当马上把他妻子推出去说,是你造的女人叫我吃的,夏娃则把责任推给蛇。当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之后,生了该隐和亚伯,很快就发生了该隐杀亚伯的事情,因为兄弟两人献祭,上帝看中亚伯的没看中该隐的,该隐就把他弟弟杀了。你看人类的犯罪是多么可怕,犯罪的性质和程度是跳跃式升级的。只要不以上帝为上帝,骄傲、扯皮推诿、嫉妒、流人的血,一件件就来了。于是夫妻之间,兄弟之间,相互推诿,彼此为敌。 我们从亚当那里继承的就是这样一个罪性的生命。因为它的内在本质是罪的,所以它的外在表现就是:在生活中我们会有种种恶行恶习。这里有一点要注意,我们之所以被上帝看为罪人,不是因为犯了罪才成为罪人,而是因为生命本质是罪性,所以会有罪的生活表现。也就是说,我们犯罪不是道德上努力不够所致,而是生命本质使然。换句话说,我们犯罪是必然的,是常态的。 如果你较为诚实的话应该会跟我一样承认:就本性而言,我们都喜欢犯罪,约伯记里有个描述:吃喝罪孽如同喝水的世人。这话就是说我们的。小孩子看起来不害人,并非因为他没有罪性,而是因为太幼嫩孱弱,还缺乏犯罪的能力,随着身体长大知识增多,犯罪能力就跟着成长。 提这个问题,但愿能帮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定位。可能有人会说,我有种种的好呢,我很有爱心,我帮助别人,我工作认真,我不偷税。可是这一切只是个假象,因为如果推到底,你会发现我们的所谓好,最终都是出于一个利己的动机。比如拿“爱”这个人人都渴望的情感来说。我们最推崇的是无私的爱。有些爱看起来很无私,比如爱国主义,爱情。为了爱一个人不惜去死,这种事情古今中外都有的。故事里有,伟大文学经典里很多这种故事,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比如牡丹亭,红楼梦。现实中也有。但是仔细想,张三爱李四,为爱李四死了,他能付出这样大的牺牲,动机在哪里?在于他爱李四这样一种主观的感受,在于李四对他来说就是世界的全部,在于他把自己的情感、寄托、期望全部放到李四身上了,而他自己就被淘空了。所以他的爱看起来是爱李四,实际上是爱自己,因为他的一切已经转移到李四这里,所以看似爱对方实际爱自己。他爱李四爱到为他死的地步,就是爱自己到了极致。假如有一天他不爱李四了,不要说为她死,为她递一杯茶都懒的做。因此很多海誓山盟的人最后分道扬镳了。爱国主义情感呢?虽然一个人为国家民族无私牺牲很感人,但他的爱也是局限在自己国家内部。人的爱都带着很多条件、限制,这些条件最终指向的都是自我的利益。 为什么世界充满了竞争、嫉妒、纷争、矛盾,人类需要积累各种谋略、机制来调节、制衡?就是因为人的利己性,人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 还有一种非常令人作呕的爱心。某地发生灾难,捐献一点自己穿不着的衣服出去,然后很为自己感动,因为这证明社会上好人很多,自己也是充满爱心的慈善好人。这种爱心看似帮助别人,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什么满足呢?一种道德优越感的满足。通过施舍一点廉价的物质,满足自己道德优越感的需求。有人帮助别人,别人如果没有感恩就会很生气,拒绝再给予帮助。前几年一群湖北女企业家资助贫困大学生读书,因为个别受资助的人没有表示感恩,她们的资助就取消了。这都是求回报的伪善的爱心。 我也曾经分析过自己的好的一面,发现那都不是真正的好,而是坏。在多人相处时通常我会比较顺服,但很多时候我是胆子小不敢说话,或者没有主意,因胆怯和懒惰以至于服从,并不是无我的服从。我也曾经碰到过十分阴险的人,深受其害,很多年我都忍耐。我以为我很有忍耐的心志,但是仔细分析就发现不是这样,因为那时候我常常这样劝自己:反正她这样的人无缘无故祸害别人,自己心里也并不舒服的。这样想我心里平衡一点,就能忍耐,其实是有点阿Q精神,不是真的毫无计较。我这样一一省察,就发现我的好也都靠不住,我就明白了,不要试图保守自己的什么东西。即使我们表面看艳若桃李,底下也是腐烂的。因为我们生命的根是坏的,即使行为好也是一时的部分的有条件的。所以圣经上说即使我们的义在上帝看来也是一件污秽的衣裳。 既然我们生活中的种种坏习惯坏行为是出于一个罪性的生命,那么我们要变好,就必须从跟上改变生命。圣经上说,坏树结坏果子,好树结好果子。所以要想得好果子,就必须栽种好树。罪性是人的共性,所以在人里面寻不出无罪性的生命。这样,我们就必须连根拔除,重新栽种。所以主耶稣对我们来说是彻底的拯救,而不是修补自己欠缺的一个补丁。 因为耶稣的生命和我们人不一样,他是三位一体上帝的第二位格,是上帝本身,无罪的。所以我们接受耶稣做救主,就得到一个新生命。 三:唯一的拯救,最后的拯救 在主前700年,神借着以色列先知以赛亚宣告: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 公元2000多年前耶稣带着上帝的使命来到世界,他说“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10)耶稣来的目的一清二楚,为叫我们得生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命,从神而来的,不是属血气的。 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翰福音15:11)我将这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约16:公司法论文。33)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翰福音14:27)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6:23) 从这些经文里面我们可以知道,耶稣所赐给我们的乃是一种全新的美好生命,有喜乐的满足,有平安,有永生。这种新生命是神儿子拿命为我们换来的。他带着救赎的使命来到世界上,最后通过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做了无辜的替罪羔羊,把我们人类所有的罪一次性受了刑罚。使我们得以重新被上帝接纳为儿女。只要我们相信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就的一切,就得到耶稣所赐的新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事实,可以见证耶稣基督改变人生命的能力。台湾的黑社会头目吕代豪因为信靠耶稣基督,从一个杀人不眨眼人见人怕的魔王变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牧师,法学博士,澳大利亚一个叫力克的人,生下来就没有四肢,因为耶稣基督的爱,成长为一个有志有才的青年,成为激励全国的榜样,走遍五大洲为耶稣证道。印度的特蕾莎嬷嬷,一生为最贫穷最孤独的人服务,她的爱使整个世界感到温暖。我们每一个信靠主的人都会亲自体验到耶稣给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带来的美好的改变。 也许有人会说:上帝既然如此万能,为什么要以这样的的方式来救赎,他不能通过其他方式将人类从罪的捆绑中拯救出来吗?是的,他不能,他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自己的独生爱子派到人间,由人出卖、鞭打、钉到木头上,这样做赎罪祭。上帝既然全能,却又无可奈何,这似乎讲不通。我想起来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或许能够对上帝的做法有一点理解。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设计师大为,圣诞节晚上,家里人都出去聚会庆祝了,他因为一个设计稿子急着要交,所以留在家里工作,没出去。当他坐在很温暖的壁炉前面工作的时候,突然听到窗户上有扑楞楞的声音,抬头一看,是几只很小的麻雀冻得哆哆嗦嗦的,在窗台上扑来扑去。他看见小麻雀实在可怜,推开门走过去,想叫这些麻雀到屋子里暖和一下,但是他一靠近,这些麻雀都飞走了。他只好回到屋里关上门,这些小麻雀又在窗户上扑扑地飞,他不忍心,又推门出去,想请这些麻雀到屋子里,可是麻雀们一听见他的动静又飞走了。等他回到屋子里,它们又朝着窗户扑过来,因为这个地方是唯一有亮光的地方,也比别处暖和一点点。大卫再次走出去,带着恳求的语气对麻雀们说:都进来吧,我家有一个空屋子,可以给你们住,有很多粮食可以给你们吃,我会好好对待你们的,快进来啊! 听见他的声音,麻雀又跑得不见影了。大卫简直要哭了,心想它们怎么就不明白呢,我是要救它们啊!我要是会说他们的语言,懂他们的话,能和它们交流该多好啊! 突然,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耶稣为什么要道成肉身来到人间?为什么一定要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不来不行吗?上帝不是万能的吗?他不死不行吗?上帝难道除了让自己的亲儿子来到人间再死去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是的,没有别的办法,圣经希伯来书说:神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希伯来书1:1-2)神的启示是从无间断的,反复的,各种方式来提醒他的儿女要时刻警醒,摩西在申命记里多次说“我今日呼天抢地地向你们做见证”。上帝借先知苦口婆心地劝了几千年了,没有用,所以他只能派他的儿子变成人来到人间,亲自示范,只有这样,才能救这世界上的人们。 大卫明白了,麻雀永远无法明白他的好意,就像人不懂得上帝的奥秘一样。他如果不能变成麻雀,是无法救那些可怜的小生命的,上帝如果不道成肉身来到人间也是无法救我们的。 进一步说,耶稣基督是上帝最后的拯救,唯一的拯救,我们人如果不接受上帝赐下的救恩,他也就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我们人也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圣经说,人的不信不能废掉上帝的信实。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基督徒的话,我们既然明白耶稣基督降世为人的目的,就要从此归正自己的人生,以耶稣降生的目的作为自己人生的目的。如果你还没有接受耶稣基督的话,那么请你记住,上帝在今晚赐下耶稣作为一个礼物,这个礼物比圣诞老人的礼物要好得多,上帝盼望你能凭着信心接受这个礼物。但愿你能接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