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近日报道,经调查我国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企业家,因为触犯刑律而“倒下”,企业家习惯用钱消灾。 笔者作为律师,曾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过法律服务。在执业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我国的企业家由于受到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家个人成长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普遍对法律风险尤其是刑事法律风险的防范不予重视。 我国现在绝大多数的法律人都认为,大多数中国企业家防范刑事法律风险意识还很淡薄,而该意识的强弱则决定着企业家及其企业的命运。 与其他法律人的观点不同,笔者不认为前述这些问题是企业家个人的问题,也不认为这仅仅是企业家法律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笔者作为中国法学会和北京市经济法学会的会员,曾经多次和多名企业家进行过深入沟通,http://www.5law.cn/b/a/falvzhuanti2/ccbqsq/2013/0121/59977.html。大多数企业家并非法律风险意识淡薄,他们也对其中的利弊早已进行过权衡,因为我国现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司法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所以导致企业家才会完全不顾及法律风险做事。如果靠着给企业家普法上课、奔走呼吁,那么企业家们就算听课时吓得冒冷汗,回去后还是会依然故我,毫无改变。 任何犯罪都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简单的将企业家犯罪归结为其个人问题,那么将无法构建良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企业家出现大量犯罪现象,说明我们的司法环境及社会整体大环境存在问题,只有从这些根本的问题上进行改善,才能让企业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合法的取得财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