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合 川 区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4年1月24日在重庆市合川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区长 乔明佳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发展中的困难,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协调、求真务实,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深入实施“3421”工作思路,以“双十工程”为抓手,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较好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十四次全体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4亿元,同比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1.9亿元,增长2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7亿元,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亿元,增长14.8%。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增长33.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3户,规模工业总产值425.3亿元,增长40.4%;工业投资167.3亿元,增长40.2%;工业税收8.5亿元,增长32.3%。 ——基础设施提速推进。渝广高速全线开工,铜合高速路基成型,涪江四桥加快建设。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1公里,城区路网密度稳步提高。城市地下管网体系进一步理顺,管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建、疏浚雨污管网460公里,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 ——民计民生保障有力。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推进机制、强化宣传引导,集中投入16亿元,全面完成重庆市22件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3848元和10989元,增长9.5%和13%。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居住、出行、用水、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 ——国卫创建取得成功。坚持民生创卫、人人创卫、长期创卫,全民动员、全员参战,全面推进两个“1+N”工作模式,打好创卫攻坚战,一举通过国家暗访和技术评估。健康教育、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精细化、全覆盖、高效率的长效机制渐趋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九项重点工作: (一)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建立完善联席调度机制,突出抓好经济分析、财税调度、债务化解、项目投资、招商引资和要素保障,促进平稳发展。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定期研判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强化重点工作、关键环节调控。大力开展融资融通,融资到位62亿元,向上争资引项24.5亿元。切实加强债务管控,刚性化解政府债务24.8亿元。以“双十工程”为重点,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39.5亿元,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围绕集群发展、突出重点产业、明确主攻方向,加大专业招商力度,着力提高招商质量,全年签约项目240个,到位资金(含续建项目)214亿元,引进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3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取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190亩,获批征地15850亩,土地复垦4500亩,出台新的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完成征地7640亩,转非安置群众4480人。 (二)推动工业集聚发展。实施工业重点发展战略,强化集聚带动,突出集群发展。工业园区、镇域工业新落户项目65个、新开工62个、新建成投产64个,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07亿元。产业规划更加完善。围绕做增量、优结构、促集群、增效益,编制完善装备制造、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规划,引导产业提档升级。工业发展平台不断夯实。建成核心区福山路、渭沱化工产业区主干道等道路6条14公里,银翔大道二期、津沙路等20条22.5公里道路开工建设,双槐电厂运煤铁路专线建成投运;建成水电气管网31公里、标准厂房65万平方米,核心区、草街拓展区和农创园污水处理厂开工,北汽银翔配套水厂实现供水,大石220KV智能变电站建成投用,蓝宝商业广场4.3万平方米配套服务区建成。工业结构逐步优化。主导产业集聚度提高,汽摩及装备制造、材料、消费品等产值达56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0%。汽摩及装备制造业集聚壮大,北汽银翔工业区永发工业等18个配套企业落地建设,万强机车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北汽银翔一期、中机西南一期、五洲龙等企业上量扩产。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百花药业、西南制药一厂开工建设;韩国新宝逻电子、卓美华视等20个电子信息项目投产。能源建材产业稳步发展,双槐电厂二期3号机组、盐井一矿建成投产。清平玻璃品牌形象有效提升,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坚持质量强区,实施技改扩能72项,企业专利授权119项,新增高新技术产品24个,完成节能降耗和总量减排任务。企业利润增长48%,劳动者报酬提高23%。顺博铝业、金九集团获评“2013年重庆市企业100强”;希尔安药业、中机西南等4家企业获评“2013年重庆市制造业100强”;鼎工机电、文达机械等6家企业获评“2013年重庆市100户成长之星工业企业”。 (三)推进城市扩容提质。着眼产城融合、功能配套和特色彰显,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宜居水平。规划引领作用增强。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编,高职教城、小安溪、花滩等3个标志区城市设计和控规修编,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加强规划实施及过程监督,严格城市通廊、开敞空间和建筑细节控制,强化城市规划区、控制区管控,严厉查处违法建筑,建设行为进一步规范。城市建设有序推进。花滩片区九华路、花滩大道路基成型,白鹿山片区尚信国际、新加坡风情度假酒店完成地下基础,金九城和凤凰城项目开工建设,小安溪片区金涪路、赵家渡堤防加快推进,高职教城片区路网骨架更趋完善,城市新区框架拉开、形象渐显。完成城区道路“白改黑”和人行道整治15万平方米,南环路等4条片区连接道路竣工通车,塔耳门中心广场改造投用,一批公交站亭、停车场站、公厕、垃圾站、人行过街设施建成投用,建设还迁房30万平方米、交付使用21.7万平方米,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着眼提高品质,突出规模化开发,商品房竣工198万平方米、交易161万平方米。城市管理精细提质。深入推进“五城联创”,坚持一手抓创建、一手建机制,大力实施城市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加强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单体楼院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完成城区餐饮船舶搬迁和沙溪入城大道等重要片区绿化,整治城市未亮灯区和无灯区,强化环卫保洁、行业秩序和公共卫生等高效精细管理,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品质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