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今年,要着力做好以下九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度,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紧扣城市发展新区定位,系统谋划、精准调度,进一步提高运行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 强化向上对接与工作落地。一方面,积极向上衔接,优化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城乡规划,抓好财政分类支持、投资分类引导、要素分类配置、考核分类实施等配套政策的对接落地,实现发展一体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另一方面,强化分类指导,进一步激发镇街活力和创造力,支持、帮助镇街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发展。 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大力实施“十大工程”,重点推进重大产业集群类、基础设施一体化类和民生实事类等50个项目,保持必要的投资强度,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压缩一般性投资项目,大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产业、金融服务、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领域,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着力防控债务风险。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着眼“控总量、调结构、防风险”,严控举债、规范管债、有序偿债,确保负债水平逐步达到合理范围。实行债务归口财政管理,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把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优化债务结构,压缩高利率债务,推进短期债务展期、长贷置换短贷,争取长周期、低成本的政策性融资,降低债务压力和成本。科学调度偿债资金,匹配偿债资源,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债务。加强领导干部任期债务审计,确保偿债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加强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挖潜增收力度,努力做大资金盘子。强化预算约束,抓好资金调度,着力保发展、保民生、保运转。积极争取土地指标,科学掌控供地节奏,盘活存量,集约节约用地,依法推进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着力保障用地需求。协调争取水电气增量扩容,抓好重点时段能源调度,保障生产生活所需。优化完善人才引进、劳动力保障机制,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二)强力推进工业提速工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把发展工业作为首要任务,以集群推动转型升级,以增量促进结构优化,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完成18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550亿元。 优化布局引导。坚持依托主城、配套两江新区,围绕建设重庆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强化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培育装备制造、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消费品五大工业集群。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优化组团布局,细化产业定位,着力打造“一园三组团”:华蓥山两江新区配套产业组团重点引导发展汽摩、装备制造、材料产业,渭沱—大石产业组团重点引导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消费品产业,南溪—草街产业组团重点引导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消费品产业。因地制宜、有序发展镇域工业。 做大工业集群。着眼存量提升、增量做优,在引进龙头企业、拓展产业链条、促进集群发展上下工夫。装备制造集群加快推进北汽银翔二期、银翔摩托车、科嘉重机等整车项目及文安机械、建大恒益等36个配套项目建设,实现年产SUV、MPV、微车等15万辆、摩托车25万辆,推进中控仪表、中机西南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促富川古圣机电等项目达产增效,总产值达300亿元。能源集群建成双槐二期4号机组并试运行,推进盐井一矿、二矿和利泽航电建设,总产值达100亿元。材料集群重点发展铸造加工及关联产业,加快顺博铝业、鸽牌电缆等项目建设,总产值达150亿元。电子信息集群开工建设移动网谷等项目,推动卓美华视3D裸眼电视等项目上量达产,总产值达50亿元。消费品集群总产值达130亿元,生物制药版块开工建设青阳药业、优宝生物等项目,建成本基生物、百花药业等项目,促进希尔安新厂区达产;食品加工版块推进梅香园投产、胖子天骄项目加快建设;纺织服装版块建成西部服饰创意科技产业园A组团;玻璃版块加快清平玻璃产业提档升级,打造国家级日用玻璃产业基地。 夯实发展平台。着眼产城融合,切实改善园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充分发挥既有基础设施作用,逐步完善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公交、员工住宿、学校、医院、银行、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推进南溪商业配套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银翔中学,加快建设银翔大道二期等骨干道路19条,建成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提速增强园区物流支撑,完成渭沱、沙溪物流发展规划,建设重庆市“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的前沿物流集散地,开工建设渭沱铁路专线和铁路物流园,支持万强物流等一批工业原材料及货运、仓储等大型物流企业建设,大力引进物流总部企业,推动物流业集聚发展。 狠抓工业招商。坚持招商紧跟集群走、门类紧跟规划走、项目紧跟设施覆盖走,创新机制,强化考核,进一步提高招商质量和效益,力争到位资金200亿元。加强专业招商,把好招商考察、洽谈和评审关,注重投入产出强度和税收贡献,按照产出强度不低于100亿元/平方公里的要求,招优商、招实商。积极争取市级相关部门的信息支撑和帮助指导,围绕整车整机加配套、消费品跨界融合,对口引进一批关联度大、集聚力强、支撑作用明显的重大工业项目落户合川。加强自主对接和产业培育,多方引进为两江新区主导产业、区内五大集群配套的延伸项目。 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政策扶持引导。整合利用“工业十条”、民营经济发展、微型企业发展等政策,出台工业发展实施意见,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在主导产业实施科技创新、品牌打造、技改扩能、上市培育等方面予以重点激励,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促进竞相发展、上档升级。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坚持“重点企业无小事”,认真落实“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深化“企业开放日活动”,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优化项目经理制,强化落地跟踪、履约监管、要素保障,促进企业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培育发展中介服务。鼓励引导汽摩、装备、医药等行业协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帮助企业拓宽市场领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竞争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三)奋力推进城市提质工程,建设宜居江城。依托山水资源、传承历史文脉,统筹推进空间优化、功能开发和风貌打造,彰显绿水青山特色,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