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南京的民国建筑(25)

时间:2013-07-24 23:39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点击:
其余的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的忌辰;4月2日是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移往碧云寺之日;5月26日为遗体由碧云寺移出之日;6月1日是遗体奉安中山陵的日子;11月12日,则是孙中山先生的诞辰。后来,祭堂和墓室开放的时间又有过

    其余的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的忌辰;4月2日是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移往碧云寺之日;5月26日为遗体由碧云寺移出之日;6月1日是遗体奉安中山陵的日子;11月12日,则是孙中山先生的诞辰。后来,祭堂和墓室开放的时间又有过几次变更。除祭堂每天开放外,而墓室一年只开放6次,即每年的1月1日、3月12日、5月5日、6月1日、10月10日、11月12日。

    奉安大典之后,每年到中山陵谒陵的人,少则四五万人,多达十余万人。

    1949年之前,除国民党党政军要员经常谒陵之外,早在1926年,当中山陵的墓地刚确定后,中国党员吴玉章、侯绍裘、陈君起等就公开到中山陵墓地参加纪念活动。1926年3月12日中国国民党为中山陵行奠基礼,这三位中共党员都冒雨出席了这次盛典。

    1946年5月,以周恩来、董必武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后,多次到中山陵谒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许多外国领导人和友人,曾先后到中山陵谒陵,表达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深深的怀念和崇敬。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中山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仰止亭

    仰止亭坐落在中山陵东面二道沟北的梅岭上,东与光化亭相邻,南与流徽榭相望,是中山陵园内唯一的由个人捐建的纪念性建筑。

    仰止亭建于1931年,1932年秋落成。由著名建筑师刘敦桢设计,叶恭绰捐资建造。亭为正方形,四角攒尖顶,亭高6.7米,边长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面覆蓝色琉璃瓦,朱红色立柱,梁柱、额枋、雀替、檐椽、藻井等均施有彩绘。四周台阶用苏州花岗岩砌筑。亭子的南面额枋上书有“仰止亭”三字.系由叶恭绰亲笔题写。“仰止”二字出自《诗经.小雅》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句,寄托了叶恭绰先生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叶恭绰(1881-1968年),字誉虎,号遐庵,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次长、交通总长。1922年,孙中山聘其为广东政府财政部长和建设部长。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出任铁道部长、北平国学馆馆长。1949年以后,叶恭绰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国画院院长等职。1968年8月14日去世。他在病重期间,托人转告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请求死后葬在仰止亭旁,以示对孙中山先生的追随之意。宋庆龄将他的请求转呈国务院,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后,1970年4月安葬在仰止亭西侧。长方形墓碑上,镌刻着的铭文是:“仰止亭捐建者 叶恭绰先生之墓 1881-1968。”

光化亭

    在中山陵周围的附属建筑中,最为精美的要数光化亭了。光化亭坐落在中山陵东面的山岗上,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八角形,重檐攒尖顶,是举行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时由海外华侨捐款兴建的。由建筑学家刘敦桢设计,福建省蒋源成石厂以6.5万元的工价承包建造,1931年7月开工,1934年建成。亭子全部采用福建花岗岩建造,屋脊、屋面、檐椽、斗拱、梁柱、雀替、藻井等中国传统的装饰部件均用花岗岩雕琢,共用石料850吨。

    光化亭高约13.33米,宽10米,亭下筑正方形台基两层,下层台基边长22米,高约1.67米,周围筑斜坡,植草皮覆盖其上;上层平台边长约12.67米,四周围以石栏杆。光华亭的亭柱为圆柱,共有12根,其中外围8根,内围4根,圆柱直径约0.67米。亭内地面高出上层平台约0.33米,四周筑有石台阶。整个亭子用料上乘,做工考究,精雕细琢,图案古朴,纹饰细腻,造型优美。从细部到整体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这座灰白色的亭子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既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高尚洁白的情操,同时也反映了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构思。

响灵亭

  为原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大门前的待祭亭,六角重檐攒尖顶,蓝色琉璃瓦,内部梁架施以彩画。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1927年,国民党定都南京后,为了安葬历次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藉以彰革命之功勋而慰先烈之幽灵”,“乃拟搜集阵亡将士骸骨,建筑公墓,安慰忠魂”。1928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建议设立建筑阵亡将士公墓筹备委员会,派蒋介石、陈果夫、刘纪文、何应钦、林焕廷、熊斌、刘朴忱、李宗仁、邱伯衡着手筹办公墓建设事宜。经蒋介石多次实地勘察公墓墓址,建筑阵亡将士公墓筹委会于1929年9月召开第五次会议议决,以灵谷寺旧址作为公墓墓址,以便与明孝陵东西对峙,与中山陵、明孝陵鼎立而三,共同构成中山陵园的主要景观。同时,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一译茂菲)担任公墓建筑师。1930年,又聘请刘梦锡为监工工程师,梁鼎铭为艺术专员。自公墓墓址选定后,筹委会由中央党部迁到灵谷寺内办公。

1931年4月,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指定陈果夫、刘纪文、林焕廷、傅焕光、夏光宇为建筑阵亡将士公墓筹委会常务委员,具体办理建设公墓事宜。

    公墓建筑群由墨菲设计,上海陶馥记营造厂承建,工程总造价92万元。

    公墓建筑群沿南北向的中轴线布置,由南至北依此是正门、牌坊、祭堂、公墓、纪念馆和纪念塔。

正门:位于万工池北。原为灵谷寺的大门,称作红山门。30年代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正门。改建时将原有山门扩大。正门为仿古建筑,上覆绿色琉璃瓦,下辟三个拱门,两旁设守卫室各一个,左右筑围墙与之相连。墙的东西两端各辟一个侧门,以通车马,东侧门额题“松涛”,西侧门额题“泉韵”。正门前一对石狮是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门上原有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匾额,现改为“灵谷胜境”四字,由当代著名书画家钱松岩先生题写。这座大门现已成为灵谷公园的大门。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