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是在1938年2月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决议筹备建立,7月9日在武昌宣布成立。由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兼任团长,先后于书记长之下设秘书、组织、训练、宣传、服务、青年工作管理和女青年七个处,视导、编审二室,法规审查、人事甄核、财务、体育运动指导、国防科学技术运动、文化建设运动、海外团务计划和设计考核八个委员会。此外,三青团中央团部还设有中央监察会、指导员、评议会等机构。1947年9月,三青团与中国国民党合并,该团至此结束。 三青团中央团部办公处,建于1935年,占地面积2580平方米,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西式三层大楼一幢52间,西式二层大楼一幢36间,西式平房五座26间,砖木结构的中式平房一进5间,厕所5间,礼堂一幢,车篷二间,合计124间。该处主楼前是宽阔的大院,环境清静幽雅。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已拆除。 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
在湖南路10号(原丁家桥16号)占地面积78921.2平方米的大院内,有一幢法国宫殿式建筑,这里先后是清朝江苏咨议局、江苏省议会、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以及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军区、南京警备区司令部所在地。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危机四伏。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1906年8月,慈禧太后根据考察宪政回国的清宗室载泽等五大臣的建议,仿效西方君主立宪制,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宣布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咨议局。宣统元年(1909年),江宁咨议局和苏州咨议局相继成立,9月1日,合并为江苏咨议局,清朝状元、南通实业家张謇被推选为议长。同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建筑咨议局。张謇委派南通工程技术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孙支厦负责设计咨议局办公大楼。孙支厦受命赴日考察行政会堂建筑,回国后,吸取西方议会建筑特色,大胆摸索和探新,设计出具有法国宫殿式建筑风格的咨议局大楼。江苏咨议局大楼于1909年开工建设,1910年落成。这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早由中国建筑师设计建造的新型建筑之一。 该建筑为砖木结构,清水砖墙,三角形木屋架,圆拱形窗,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平面呈正方形,中部是会议大厅(“文革”期间拆除,现为草坪),周围是高二层的办公用房,形成前后两进与东西厢房组成的四合院,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前进面阔十间73.6米,室内进深10.5米,前后有廊,廊宽均为2.9米;后进面阔十间57米,室内进深8米,前后走廊宽均为2.9米。中部大厅的座位布置成半圆形,并设有楼座。正立面中部建有高耸的钟楼,钟楼为方底弯隆顶,上覆鱼鳞状铁皮瓦;在钟楼两侧的屋顶上,对称布置着两折式四坡顶;此外,屋顶上还设有小型的尖塔、烟囱、栏杆以及其他装饰物,形成丰富的变化。该建筑的平面和立面都可分为三段,在平面中突出中部和两侧,形成变化和节奏;在立面处理上,明显地划分为基座、墙身和檐口屋顶三段,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法国卢浮宫的建筑特点。在正立面的中部人口处,建有一座凸出的门廊。 江苏咨议局大楼是当时南京的主要公共建筑之一。民国年间,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从而使这座建筑成为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物。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1911年12月3日,革命党人在江苏咨议局内成立了江苏省议会。同年12月29日,全国17个起义省份的代表聚集在江苏咨议局会议厅内,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并宣布将国号定为中华民国,同时决定废阴历,改用阳历(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将1912年定为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28日,江苏咨议局改为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院址,林森为议长,王宠惠为副议长。2月12日,清帝颁布退位诏书后,民国统一。次日,孙中山被迫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举荐袁世凯代替自己。2月14日,孙中山亲临参议院辞职,参议院同意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3月11日,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由孙中山公布于众。由于《临时约法》中只字未提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3月19日、20曰、21日,连续三天发生了女界志士大闹参议院事件。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劝导下,女界志士才退离参议院:4月1日,孙中山莅临参议院,行解职礼,正式宣告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4月2日,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4月29日,临时参议院迁到北京。 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典礼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驻地--江苏省议会举行。上午9时,蒋介石、何应钦、胡汉民、古应芬、伍朝枢、蔡元培、邓泽如等人到场。仪式共举行十项,即升旗、奏乐;向党旗、国旗行三鞠躬礼;宣读《总理遗嘱》;向孙中山遗像行三鞠躬礼;宣读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宣言;胡汉民代表国民党中央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接印;祝词;茶点;礼毕。此后,这里成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大门牌坊上的“中央党部”四字由于右任题写。中央党部的组织系统如下:(1)全国: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2)全省:全省代表大会、省执行委员会。(3)全县:全县代表大会、县执行委员会。(4)全区:全区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区执行委员会。(5)区分部:区分部党员大会、区分部执行委员会。中央党部大院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场所。同时,又是中央政治委员会、中央财务委员会、宣传部、组织部、海外部、农工部等机构的驻地。在中央党部大院内的西南隅,还设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无线广播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建立了中央广播电台台址,由上海大新营造厂装配发射铁塔和建造发射机房,1928年7月中旬竣工。两座新建的铁塔各高140英尺,约42.672米,在当年的南京已经是最高的建筑物了。1928年8月1日,中央广播电台(呼号XKM)在中央党部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蒋介石、陈果夫、戴季陶、叶楚伧等人出席开幕式。这次开幕式也是首播式,中央广播电台将会议实况转播出去。对于蒋介石的讲话,许多人还是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1929年6月1日,举行孙中山灵柩奉安大典之前,当孙中山先生灵柩于5月28日由北平西山碧云寺运抵南京后,国民政府在中央党部会议大厅内设置灵堂,灵堂内,北为灵坛,上悬“精神不灭”四字横幅,中挂孙中山先生遗像,两旁悬挂国民党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以及国民党要人的挽联。孙中山先生灵柩安放在灵堂的中央,上覆国民党党旗。自5月29日起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公祭活动。除国民党党政军及社会各界代表致祭外,并有18国专使以及罗马教皇代表刚恒毅致祭。蒋介石等国民党要人以及孙中山先生的亲属轮流参加守灵。5月31日下午5时举行封棺典礼。6月1日凌晨4时举行起灵典礼,孙中山先生的家属、亲故宋庆龄、孙科夫妇、子女、蒋介石夫妇、宋子文夫妇、宋霭龄、杨道仪(朱执信夫人)、唐绍仪、陈少白、张继、叶恭绰、头山满、犬养毅、梅屋庄吉、宫崎龙介等,全体中央委员、国府委员、葬事筹备委员、迎榇专员暨18国专使出席,典礼由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主持。4时巧分,狮子山炮台开始鸣礼炮101响。在总干事孔祥熙的执旗前导下,灵柩移出灵堂,扶上汽车,沿中山大道移往中山陵,沿途观众如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