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曰,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召开的第一天,国民党中央委员一百余人,8点钟照例到中山陵谒陵,9点钟回到中央党部举行开幕式,10点半接着开预备会。开幕式结束后,中央委员们走出大礼堂,到中央政治会议厅门前,分五排站立,进行集体合影。蒋介石因感到现场秩序较乱而没有参加合影。汪精卫坐在第一排正中,在第一排就座的还有林森、张静江、孙科、戴季陶、阎锡山、张学良、张继等人。记者们对着第一排几乎站满成一个半圆形。9时35分,摄影师摄影完毕。正当委员们转身陆续走上台阶,准备继续开会时,从记者群中闪出一人,自大衣口袋中拔出手枪,高呼打倒卖国贼,向站在第一排正在转身的汪精卫连开三枪,枪枪命中,汪精卫虽未致命,但应声倒地。立于汪精卫身旁的张继迅速奔到袭击者身后,将其拦腰抱住,张学良随即奔到袭击者身旁举足将其踢倒,汪精卫的卫士又向袭击者连开二枪,袭击者应声倒地。这位袭击者就是晨光通讯社的记者、爱国志士孙凤鸣,他于11月2日凌晨死去。孙凤鸣刺汪事件使这次会议草草收场。多年后,汪精卫投降日本,在南京建立汪伪国民政府,成为一代卖国巨奸,最终便是死于孙凤鸣射入背肋之间的一颗没有取出的子弹所引起的炎症。 1937年,南京沦陷前,国民党中央党部西迁。1940年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粉墨登场后,国民党中央党部成为汪伪军事训练部、侨务委员会、边疆委员会、赈务委员会、社会部、军政部等机构所在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央党部迁回原址办公。至南京解放前,中央党部占地面积达101437平方米,建筑面积27159平方米,共有房屋81幢539间。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中央党部随之成为历史。国民党中央党部建筑多年来保存较好。可惜的是,大门牌坊以及大门口的弧形照壁在解放后拓宽马路时被拆除。近年来,东南大学建筑系承担了该建筑的修缮和扩建工程,外观上保持原貌,内部进行更新改造,使其适应现代需要。同时,在扩建大门和小品建筑中,注重新旧协调,使其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1982年,这里被列为第一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又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 中英庚款董事会
南京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位于山西路124号,现为鼓楼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中英庚款董事会是专门负责办理中国学生前往英国留学事宜的机构。其办公楼由杨廷宝设计,1934年建造。办公楼为两层中廊式建筑,底层为秘书、会客及杂务用房;二层为正、副董事长室和会议室等,阁楼作贮藏用。办公楼为房殿四坡顶,上铺褐色琉璃瓦,外墙贴棕色面砖,大楼入口简洁朴实。 励志社
在中山东路307号,有一座由三幢清代宫殿式建筑构成的院落,这就是国民党励志社总社(简称励志社)所在地,现为钟山宾馆。 励志社的前身是黄埔同学会励志社,创立于1929年1月1日,它是蒋介石模仿日本军队中的"偕行社"组织亲手创办的。社长由蒋介石兼任,社址设在黄埔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内,社员以该校学生为主。1931年社址迁到中山东路307号现址办公。励志社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尖、卡、斌机构。尖者,不大不小;卡者,不上不下;斌者,不文不武。说它不大,它比不上国民党其他党政机关;说它不小,它在全国都有分支机构;说它不上,它仅仅是一个服务机构;说它不下,因为社长是蒋介石;说它不文,它的工作人员都穿军装,主管文官升降的考试院铨叙部不认账;说它不武,专司武官铨叙人事的国防部第一厅根本不把它的工作人员当作武官看待。然而,这种四不像组织,却为蒋介石、宋美龄所倚重。在抗战胜利后,它发展到顶峰,总干事为黄仁霖,下辖四处一室:秘书室下设人事、文书、招待三科,其中招待科负责管理设在全国各地的分社或招待所;第一处下设事工利,管理社员、体育、卡通、电影、美术、音乐六股和问讯处;第二处下设展业、事务、保管、建筑四科;第三处下设出纳、账务、审计三科;第四处负责管理卫岗牛奶厂、下关冰厂、青龙山煤矿、龙潭煤矿、跑马厂以及中西菜部。励志社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充当蒋介石的内廷供奉机构,另一方面是接待外国来华军政人员,特别是美军顾问团。 励志社的三幢宫殿式建筑,建于1929年至1931年间,是由当时刚从国外学成回来的青年建筑师范文照、赵深设计,陆根记营造厂承建。建筑费用15万元,是上海银行界在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进行中原大战时,捐献作为宋美龄发放蒋军官兵犒赏金的一笔巨款的剩余款项。励志社总社三幢建筑物的内部设施齐全,有多功能礼堂、剧院、办公室、餐厅、浴室、宾馆式客房和理发室等,还有网球场、手球场、排球场、田径运动场、跑马场等。 励志社三幢大屋顶宫殿式建筑呈"品"字形分布,由西向东,分别是大礼堂、1号楼、3号楼,均坐北朝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