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南京的民国建筑(32)

时间:2013-07-24 23:39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点击:
1931年9月4日,国民政府为谭延闿举行了盛大的国葬仪式,并下令南京各机关公署放假,全市停止娱乐宴会,各街道、商店、住宅均挂半旗致哀。清晨5时,停灵处鸣礼炮19响,然后启灵出发,于8时30分左右抵达灵谷寺墓地。

    1931年9月4日,国民政府为谭延闿举行了盛大的国葬仪式,并下令南京各机关公署放假,全市停止娱乐宴会,各街道、商店、住宅均挂半旗致哀。清晨5时,停灵处鸣礼炮19响,然后启灵出发,于8时30分左右抵达灵谷寺墓地。蒋介石专程从汉口赶来南京为其执绋,参加谭延闿安葬仪式的还有宋子文、戴季陶、邵元冲、陈立夫、朱培德、吴稚晖、王正廷、丁惟汾等人。许多国民政府要人、社会名流都送了挽联和挽幛,其中胡汉民的挽联写道:景星明月归天上;和气春风生眼中。这副挽联,巧妙地概括出了谭延闿为人处世“和”的秘诀所在。

    据说章太炎为谭延闿曾作有挽联两副,其一较为典雅而含蓄,收录《谭故院长哀思录》中;另一意存挖苦,很少见于正式出版物,现录于此:显达历三朝,有清公子兼翰林。容共武汉主席,反共南京主席;椿萱跨四位,乃父制军又总理。乾母卢太夫人,生母谭如夫人。

    谭延闿的安葬仪式由蒋介石主祭,国民政府要人暨亲属恭扶灵柩入穴。

    谭墓的工程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关颂声、朱彬、杨廷宝于1931年设计,建造者是申泰兴记及蔡春记营造厂。1933年落成,历时一年半,耗资约二十多万元。谭墓的设计是煞费苦心的,为了有别于中山陵的严谨对称的格局,设计者们利用原有山水地势,因地制宜运用园林设计手法,将谭墓构筑成曲折幽深,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墓园。

    谭墓共分龙池、广场、祭堂、墓室(宝顶)四个部分。在“灵谷深松”碑前的路南是龙池,约五米见方,围以石栏。池壁镶龙头两个,一个出水,一个进水。龙池原是历史名泉。据说这泉水有八大功效: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磕、八蠲疴,故名“八功德水”。经过“灵谷深松”碑,向墓地方向行约二十米,为谭墓第一道南湖石牌坊;400米长的甬道尽头,有一小石桥,过桥便是墓前广场。广场呈椭圆形,广场四周古木参天,树荫蔽日,清静幽雅,极具山野之趣,其中央有一椭圆形花台,植松、竹、梅。广场东北角有四楹三开间汉白玉石牌坊一座,牌坊柱上刻有楹联一副:凤翙鹰扬一代羽仪尊上国;龙蟠虎踞千秋陵墓傍中山。

    山坡上还有一通青石国葬命令碑,碑的正中刻有“功在党国”四字,碑额刻有国民党的党徽,现字迹与图案了无。过牌坊,沿水泥墓道拾级而上,可达祭堂。祭堂坐北面南,重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祭堂内的天花、梁、椽、檐、墙壁均贴金粉绘,工笔画彩,富丽堂煌。从祭堂再顺墓道往上行,就是墓室。墓室坐落于水泥平台中央,直径9.5米,高3.5米,原内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覆花岗石。原墓在“文革”中被毁。1981年国家拨款按历史原貌重新修葺,墓内葬有谭延闿的骨灰罐。墓包前的汉白玉石祭桌,也是当年谭墓的原物。

    在谭延闿的墓地上,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石质祭器,一种说法是由北京圆明园挪用或改制过来的,还有一说是从清代大臣肃顺墓地征集而来,颇为鲜见。当时营建谭墓时,急需石器,一时难以请到手艺高明的石匠,于是通过北京琉璃厂古董商胡某,与肃顺后人商量,以大洋2000元的代价买下了肃顺墓前的部分石器,可这个胡某为了大捞一把,把肃顺墓前的石器统统挖掘出来,打算一部分满足谭墓的需要,另一部分则准备卖给外国人。此事被北平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长张继所知,他大发雷霆,下令全部扣押胡某的石器,以古物保管委员会的名义赠献给谭墓,这批石器包括谭墓地面上的石牌坊、华表、石狮、石龟、石柱等物。

    沿山间潺潺小溪建有临瀑阁、千秋坊、水亭、心亭、香竹芳纪念亭等,为国民政府浙江省捐建,其中临瀑阁正面楹柱上刻有对联一副:去中山陵不数里,相依终古,仍系弥纶六合心;取长江水莫重泉,交集百端,虔钦翕受群流量。在阁的两侧刻有谭延闿的生平和浙江省政府修建墓园的碑记。

邓演达墓

    邓演达墓,在南京中山门外灵谷寺侧的高丘上。陵墓座北面南。其位置是当年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第二公墓的位置,由于第二公墓淹没荒废很久,所以在50年代便改建为邓演达墓。

    邓演达,广东惠阳人。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过1911年辛亥革命光复汕头和1913年讨袁的战斗。1924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改组国民党,并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邓演达竭诚拥护,积极贯彻执行。大革命时期,他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1927年邓演达反对蒋介石出卖革命、实行军事独裁政策,坚持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他任武汉中央党部农民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八一”南昌起义,邓演达是革命委员会委员之一。1930年8月9日,在上海领导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1931年8月17日,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在上海愚园路逮捕了邓演达,同年11月29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西村附近的砂子岗。

    邓演达牺牲后,当地群众冒着风险将其遗体掩埋在西村附近。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纪念他的革命功绩,由国务院拨专款修建了烈士墓园,1957年,迁葬于此,革命老人何香凝为烈士书写了墓碑。1981年,国家再次拨款修葺了邓墓。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还撰写了邓演达烈士的革命简历,镌刻在墓碑的背面。

    邓演达墓园,设在九个弧形组成的半环状“罗城”中间。墓前有宽阔的甬道,有紫藤覆盖的长廊,有对称的供前来祭扫的人们休息的四出形墓亭。坟墓以花岗石和水泥砌成,呈半球状,周长29米,高约4.5 米,墓顶置有花环。墓前立有花岗岩墓碑,碑额上刻云纹,正中有一五角星,碑身高约3米,宽1.2米,正面镌:“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一月 邓演达烈士之墓 何香凝敬题”。墓碑背面刻有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记述了邓演达烈士的生平事迹。碑前设祭坛,祭坛上置有一个非常精致的花环。以表示人们对先驱者的哀思和怀念。

    邓演达墓虽然不是民国政府修建的,但墓园整体的设计风格无不与民国建筑相同,所以一般可以把邓演达墓看作民国建筑的延续。

铜鼎石台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