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4日,国民政府为谭延闿举行了盛大的国葬仪式,并下令南京各机关公署放假,全市停止娱乐宴会,各街道、商店、住宅均挂半旗致哀。清晨5时,停灵处鸣礼炮19响,然后启灵出发,于8时30分左右抵达灵谷寺墓地。蒋介石专程从汉口赶来南京为其执绋,参加谭延闿安葬仪式的还有宋子文、戴季陶、邵元冲、陈立夫、朱培德、吴稚晖、王正廷、丁惟汾等人。许多国民政府要人、社会名流都送了挽联和挽幛,其中胡汉民的挽联写道:景星明月归天上;和气春风生眼中。这副挽联,巧妙地概括出了谭延闿为人处世“和”的秘诀所在。 据说章太炎为谭延闿曾作有挽联两副,其一较为典雅而含蓄,收录《谭故院长哀思录》中;另一意存挖苦,很少见于正式出版物,现录于此:显达历三朝,有清公子兼翰林。容共武汉主席,反共南京主席;椿萱跨四位,乃父制军又总理。乾母卢太夫人,生母谭如夫人。 谭延闿的安葬仪式由蒋介石主祭,国民政府要人暨亲属恭扶灵柩入穴。 谭墓的工程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关颂声、朱彬、杨廷宝于1931年设计,建造者是申泰兴记及蔡春记营造厂。1933年落成,历时一年半,耗资约二十多万元。谭墓的设计是煞费苦心的,为了有别于中山陵的严谨对称的格局,设计者们利用原有山水地势,因地制宜运用园林设计手法,将谭墓构筑成曲折幽深,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墓园。 谭墓共分龙池、广场、祭堂、墓室(宝顶)四个部分。在“灵谷深松”碑前的路南是龙池,约五米见方,围以石栏。池壁镶龙头两个,一个出水,一个进水。龙池原是历史名泉。据说这泉水有八大功效: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磕、八蠲疴,故名“八功德水”。经过“灵谷深松”碑,向墓地方向行约二十米,为谭墓第一道南湖石牌坊;400米长的甬道尽头,有一小石桥,过桥便是墓前广场。广场呈椭圆形,广场四周古木参天,树荫蔽日,清静幽雅,极具山野之趣,其中央有一椭圆形花台,植松、竹、梅。广场东北角有四楹三开间汉白玉石牌坊一座,牌坊柱上刻有楹联一副:凤翙鹰扬一代羽仪尊上国;龙蟠虎踞千秋陵墓傍中山。 山坡上还有一通青石国葬命令碑,碑的正中刻有“功在党国”四字,碑额刻有国民党的党徽,现字迹与图案了无。过牌坊,沿水泥墓道拾级而上,可达祭堂。祭堂坐北面南,重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祭堂内的天花、梁、椽、檐、墙壁均贴金粉绘,工笔画彩,富丽堂煌。从祭堂再顺墓道往上行,就是墓室。墓室坐落于水泥平台中央,直径9.5米,高3.5米,原内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覆花岗石。原墓在“文革”中被毁。1981年国家拨款按历史原貌重新修葺,墓内葬有谭延闿的骨灰罐。墓包前的汉白玉石祭桌,也是当年谭墓的原物。 在谭延闿的墓地上,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石质祭器,一种说法是由北京圆明园挪用或改制过来的,还有一说是从清代大臣肃顺墓地征集而来,颇为鲜见。当时营建谭墓时,急需石器,一时难以请到手艺高明的石匠,于是通过北京琉璃厂古董商胡某,与肃顺后人商量,以大洋2000元的代价买下了肃顺墓前的部分石器,可这个胡某为了大捞一把,把肃顺墓前的石器统统挖掘出来,打算一部分满足谭墓的需要,另一部分则准备卖给外国人。此事被北平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长张继所知,他大发雷霆,下令全部扣押胡某的石器,以古物保管委员会的名义赠献给谭墓,这批石器包括谭墓地面上的石牌坊、华表、石狮、石龟、石柱等物。 沿山间潺潺小溪建有临瀑阁、千秋坊、水亭、心亭、香竹芳纪念亭等,为国民政府浙江省捐建,其中临瀑阁正面楹柱上刻有对联一副:去中山陵不数里,相依终古,仍系弥纶六合心;取长江水莫重泉,交集百端,虔钦翕受群流量。在阁的两侧刻有谭延闿的生平和浙江省政府修建墓园的碑记。 邓演达墓
邓演达墓,在南京中山门外灵谷寺侧的高丘上。陵墓座北面南。其位置是当年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第二公墓的位置,由于第二公墓淹没荒废很久,所以在50年代便改建为邓演达墓。 邓演达,广东惠阳人。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过1911年辛亥革命光复汕头和1913年讨袁的战斗。1924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改组国民党,并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邓演达竭诚拥护,积极贯彻执行。大革命时期,他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1927年邓演达反对蒋介石出卖革命、实行军事独裁政策,坚持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他任武汉中央党部农民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八一”南昌起义,邓演达是革命委员会委员之一。1930年8月9日,在上海领导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1931年8月17日,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在上海愚园路逮捕了邓演达,同年11月29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西村附近的砂子岗。 邓演达牺牲后,当地群众冒着风险将其遗体掩埋在西村附近。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纪念他的革命功绩,由国务院拨专款修建了烈士墓园,1957年,迁葬于此,革命老人何香凝为烈士书写了墓碑。1981年,国家再次拨款修葺了邓墓。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还撰写了邓演达烈士的革命简历,镌刻在墓碑的背面。 邓演达墓园,设在九个弧形组成的半环状“罗城”中间。墓前有宽阔的甬道,有紫藤覆盖的长廊,有对称的供前来祭扫的人们休息的四出形墓亭。坟墓以花岗石和水泥砌成,呈半球状,周长29米,高约4.5 米,墓顶置有花环。墓前立有花岗岩墓碑,碑额上刻云纹,正中有一五角星,碑身高约3米,宽1.2米,正面镌:“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一月 邓演达烈士之墓 何香凝敬题”。墓碑背面刻有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撰写的碑文,记述了邓演达烈士的生平事迹。碑前设祭坛,祭坛上置有一个非常精致的花环。以表示人们对先驱者的哀思和怀念。 邓演达墓虽然不是民国政府修建的,但墓园整体的设计风格无不与民国建筑相同,所以一般可以把邓演达墓看作民国建筑的延续。 铜鼎石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