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南京的民国建筑(34)

时间:2013-07-24 23:39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点击:
该墓由墓道、墓碑和九座墓冢组成。墓道由东向西折北,约百余米,原矗立于路口的写有“忠烈公园”(于右任书)的牌坊,现已无存。墓碑通高2.5米,宽2.2米;碑身高1米,宽2米,碑文为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撰写。

    该墓由墓道、墓碑和九座墓冢组成。墓道由东向西折北,约百余米,原矗立于路口的写有“忠烈公园”(于右任书)的牌坊,现已无存。墓碑通高2.5米,宽2.2米;碑身高1米,宽2米,碑文为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撰写。墓冢坐北朝南,呈扇状排列,每座墓前均有祭台。墓后为菊花台主峰,有半圆形水泥护壁,地面为鹅卵石铺砌。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日军又将魔爪伸向菲律宾,对菲律宾的机场、炮台、兵营,狂轰滥炸。15日、21日,日军又先后在南吕宋黎牙、中吕宋陵牙渊登陆,菲律宾首府马尼拉市陷于日军的大包围之中。

    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杨光泩召集领事馆领事莫介恩、朱少屏,随习领事姚竹修、杨庆寿、萧东明,主事卢秉枢和甲种学习生王恭玮7人,庄严宣布:“身为外交官员,应负保侨重责,未奉命令之前,绝不擅离职守。”

    1942年1月1曰凌晨,日军占领马尼拉市。1月4日,杨光泩、莫介恩、朱少屏、姚竹修、杨庆寿、萧东明、卢秉枢、王恭玮8人被扣押并软禁于菲律宾大学美术学院。不久,日军得悉领事馆销据毁账并曾在华侨中募集抗日资金送回国内,便于3月中旬提审杨光泩,以杨为国内筹款1200万菲币为由,限令在3个月内筹集2400万菲币以供“皇军”,否则将封存中国侨民的一切财产。杨光泩与其他侨领商量后,义正辞严地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15日,日军将杨光泩等8位外交使节移押至圣地亚哥炮台,囚禁于炮台地下室。在酷刑面前,杨光泩等保持了炎黄子孙的民族气节,日军恼羞成怒,于1942年16日下午1时左右,将遍体鳞伤的杨光泩、莫介恩、朱少屏、姚竹修、杨庆寿、萧东明、卢秉枢、王恭玮用车秘密押至华侨义山事先挖好的土坑边,枪杀后,恐其不死,又用刺刀在他们身上乱刺乱戳,然后再命令菲工以土掩盖。

    杨光泩(1900~1942年),浙江吴兴县人,15岁入清华学堂,毕业后考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获学士学位。1923年,入普林斯顿大学,获政治经济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同任中国驻美公使馆三等秘书,后受聘为华盛顿大学和乔治城大学教授。1927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不久,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情报司副司长兼外交委员会主席委员,接办北京英文导报,创设中国法文杂志。1930年任中国驻伦敦总领事馆兼驻欧洲特派员,后改任驻国际联盟会中国情报处长。1933年,创设世界电讯社及日内瓦、巴黎等分社,并兼任皖赣湘鄂川五省外交视察专员。1935年接办大陆报馆,任总经理及总主笔。“八.一三”后奉命留居海外负责宣传工作。遇难时,年42岁。

    莫介恩(1893~1942年),广东宝安人,1929年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后升任副领事、领事。1940年12月调任驻温哥华总领事馆领事,尚未赴任即遭敌杀害。

朱少屏(1890~1942年),上海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并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创健行公学并协助于右任创办民呼、民吁、民主报,又与柳亚子等组织南社,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随孙中山先生到南京,任总统府秘书。1940年派任驻马尼拉总领事馆副领事,后升任领事。

姚竹修(1907~1942年),江苏苏州人,毕业于万国函授大学,1933年考入外交部情报司任科员,1936年任驻土耳其大使馆主事,1937年调任新加坡总领事馆随习领事,1939年调任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

萧东明(1906~1942年),福建福州人,1932年任外交部书记官,1939年任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

杨庆寿(1917~1942年),福建厦门人,毕业于黄埔军校,1941年任外交部科员,同年派任驻马尼拉总领事馆随习领事。

    卢秉枢(1912~1942年),江苏东台人,南通医学院学士,曾任江苏省政府保卫会总务主任、铁道部正太路局秘书, 1934年派任驻马尼拉总领事馆主事。

    王恭玮(1920~1942年),浙江奉化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士,任驻马尼拉总领事馆甲种学习生。

    八烈士壮就义后的第三年,盟军攻克菲律宾,华侨抗敌会立即组织调查和发掘八烈士的遗骸,暂存华侨义山崇福堂内。1947年5月15日,旅菲各侨团组织成立了“菲律宾华侨各界礼送杨故总领事暨7位殉职馆员忠骸回国安葬筹备委员会”。7月6日,各侨团代表百余人,冒雨在华侨义山的烈士殉难处举行纪念碑奠基仪式,并于当日将八烈士忠骸移运中山街国民党驻菲总支部礼堂内。7月7日上午举行公祭后,八位烈士忠骸由中国驻菲公使等分别扶上灵车,五千多华侨热泪纵横,护送至机场,由中央航空公司C-46型专机载运,直飞祖国。

    除上述八烈士外,还有一位牺牲于北婆罗洲山打根的卓还来烈士。

    卓还来(1912~1945年),福建闽侯人,早年毕业干北京燕京大学,留学巴黎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后,又入伦敦大学研究国际关系,回国后任外交部一等科员,1937年任驻西贡副领事,1940年升任驻北婆罗洲山打根领事。

    1942年1月19日日军占领北婆罗洲山打根,冲进中国领事馆将卓还来及其夫人、子女四口和领事馆随习领事衔主事杨登程、主事厉鼎元等人拘禁起来。1943年1月,将其转押至马都林丹集中营,卓还来与家人分押两处。卓还来一不投降,二不代日招降华人,敌人无奈,于1944年9月,又将他转押到亚庇;1945年盟军开始全面反攻后,又将他押至保佛。直至1945年7月6日临近胜利的前夕,敌人终于对卓还来下了毒手。卓还来用生命和鲜血实践了他生前的誓言:“三十功名土与尘,年华流水客中身,歼仇雪耻吾侪事,莫使前人笑后人。”

    抗战胜利后,北婆罗洲侨胞为卓还来烈士建立了纪念碑,碑文“秉忠蹈义”四字由蒋介石亲笔题写。

为国捐躯的九烈士的遗骸,在1947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被安葬于中华门外菊花台,同时改菊花台为“忠烈公园”。

    抗日外交九烈士墓,曾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2年6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拨专款重修。1983年6月九烈士墓被公布为雨花台区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时值九烈士忠骸归国安葬40周年之际,南京市各界人民群众再次举行了隆重的公祭活动。1989年1月,国家民政部向国内的九烈士亲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其英勇事迹也被编进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编辑的《革命烈士传》第七集。

    抗日外交九烈士墓现在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蝴蝶过期居留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