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网
法律通行证: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律师加盟热线:400-8919-913   律信通 律信通  
律师
公众 咨询 贴吧
律信通 案件委托
频道 房产 婚姻 交通事故 保险 建设工程 劳动
留学
公司 合同 刑事辩护 医疗 知识产权 工商
新闻 宽频 文书 常识 案例
法规 专题 杂志 百科 论文
查找全国各地律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点击各城市名拼音首字母查找律师 公众找律师,信赖律信通!律师做宣传,首选律信通!

南京的民国建筑(27)

时间:2013-07-24 23:39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点击:
在南京紫金山西麓中山植物园的西侧林海中,掩映着一座中山陵著名的附葬墓,这就是廖仲恺、何香凝的合葬墓。这座墓葬原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它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廖仲恺(1877-1925年),


    在南京紫金山西麓中山植物园的西侧林海中,掩映着一座中山陵著名的附葬墓,这就是廖仲恺、何香凝的合葬墓。这座墓葬原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它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廖仲恺(1877-1925年),原名恩熙,又名夷白,广东归善(今惠州市)人。生于美国的华侨家庭,少年就读于美国,后辗转就读于国内和香港、日本,并萌发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1905年秋,与何香凝在日本一同加入中国同盟会,从此积极追随孙中山所从事的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兼理财政。1921年全力帮助孙中山北伐,次年又积极支持孙中山确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参与了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工作。他先后出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广东省省长并兼任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军需总监等要职,是孙中山最得力的助手之一。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他继续贯彻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受到国民党内部极右派的仇视和嫉恨,于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暗杀,终年48岁。

    廖仲恺的被害,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中共中央立即致电国民党,对廖仲恺的被害,表示沉痛的哀悼。毛泽东、邓中夏合写了《呜呼,廖先生之死》一文,周恩来与何应钦合写了祭文,周恩来还单独写了《勿忘党仇》的悼念文章。同年9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为廖仲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出殡时,广州市有20万人前往送葬,队伍长达十余公里。何香凝怀着悲恸的心情,为丈夫撰写了一副挽联:“夫妻恩,今世未完来世在;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

    廖仲恺先被安葬往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的左侧。不久,国民党中央政府作出决定,将廖仲恺迁葬于南京中山陵附近,借以表彰他在国民革命和辅助孙中山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中立下的丰功伟绩。1926年国民党中央成立了廖仲恺先生葬事筹备处,会同他的女儿廖梦醒在南京紫金山山麓选定了墓址,廖墓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建筑师吕彦直。然而其营建工程却因种种原因,拖延了十年之久。

    1935年6月,在何香凝以及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许崇清等人的护送下,廖仲恺的灵柩由广州转道香港、上海,于6月18日下午抵达下关火车站。叶楚枪、丁惟汾、居正等国民党中央要员前往车站恭迎,并在车站举行了简短的迎灵仪式,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亲率四百余名学生担任警卫。随后,将灵柩抬上事先预备的灵车,送往中山陵园,暂厝于灵谷寺志公堂。

    6月21日上午,国民党中央在志公堂为廖仲恺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由叶楚伧主祭,参加公祭仪式的有孙科、于右任、蔡元培、陈树人、朱培德、张治中等国民党要员以及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廖仲恺之弟廖恩勋、女儿廖梦醒等亲属。

    廖仲恺墓的营建工程自其灵柩启运至南京后,才加快了工程进度。到了同年9月1日,按当年吕彦直设计的方案(何香凝要求将墓室建成合葬墓式,以便将来百年之后,与其同穴),已将水泥慕室修筑完工,并举行了安葬仪式。廖仲恺的灵柩从灵谷寺志公堂起灵后,经水榭路、中山陵墓前广场、行健亭、明孝陵、前湖,到达墓地。上午10时,安葬仪式由叶楚伧主祭,将廖仲恺的灵柩缓缓放入墓穴中。墓穴前竖立了一通高大的墓碑,碑的中央书写着“廖仲恺先生之墓”七个大字,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参加仪式的除了何香凝及其亲属外,还有邵元冲、张治中以及各界代表共五千余人。葬礼结束后,廖仲恺墓地的地面工程(包括墓表亭、广场、墓前的甬道等等),才开始营建。

    何香凝(1879-1972年),原名谏,又名瑞谏,广东南海(今佛山市郊)人。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1902年冬廖仲恺去日本后不久,她抛弃了富裕生活,也去了日本追求新的生活。次年与廖仲恺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很受孙中山的器重。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出任国民党妇女部长和中央执行委员。1949后,她先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1972年当她病重之际,不断地呼唤着:“周公,周公!”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中,来到她的病床前,对她喊道(何香凝晚年耳聋,病重之际更严重):“老人家有什么要求,请告诉我。我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来看望你。”何香凝断断续续地说:“我不要火葬,要去南京!”周恩来总理当即就答应了何老的最后要求。9月1日她病逝于北京,终年93岁。

    1972年9月5日,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主持,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致悼词,周恩来、董必武、陈云、叶剑英、郭沫若、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代表五百多人出席了追悼会。根据何香凝临终前的遗愿,9月6日,由邓颖超、刘斐、朱蕴山以及廖梦醒、廖承志、经普椿等人专程护送灵柩至南京,与廖仲恺合墓。前往北京火车站送灵的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李先念、徐向前、郭沫若等。

    次日下午,在中山陵园廖仲恺的墓地,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安葬合墓仪式,有江苏暨南京的各界代表、护送灵柩的领导人及其家属参加。之后,从廖仲恺墓室北端拆开一根水泥圆柱,将何香凝的灵柩放入,与廖仲恺的灵柩并置在一起,然后将水泥圆柱修复。同时廖仲恺墓前的原墓碑的碑文,也由廖承志改写成“廖仲恺何香凝之墓”。

    廖仲恺、何香凝的合葬墓地前面,分左右两条墓道呈弧形而上,墓道的两侧广植龙柏、青松,显得十分庄严肃穆。墓道的尽头是一座半圆形的平台,平台下围有一圈石椅,可供祭灵者休憩。在这个半圆形平台的中间,原有一座八角形墓表亭,亭内嵌有八块花岗石碑,分别镌刻着廖仲恺的生平事迹,由胡汉民所书。1972年廖仲恺墓地成为合葬墓后,该亭已被拆除(八块花岗石碑被妥善保存)。在这座平台的左右两端,立有两根仿六朝陵墓神道石柱式样的华表,顶端刻有莲花形的圆盖,圆盖上各有石辟邪一只。

    从两根华表中间的两堵门壁而入,即是墓区所在地。顺墓前的水泥甬道而上,可直达一长方形的平台,左右建有方亭一座,在方亭的下面,分别设置了一个警卫室,为当年守卫廖墓的警卫驻守。再上几级石阶,是一个占地330平方米的大平台,高大的墓碑和墓冢,就坐落在这上面。墓冢为钢筋混凝土建造,上半部呈圆球形,直径9米,下半部为八角形,四周环绕24根圆形混凝土柱。整个墓区的布局对称严谨,气势恢宏,在中山陵的所有附葬墓中,廖仲恺何香凝的合葬墓是极有特点的。

    1983年的清明节,廖仲恺夫妇的后人廖承志曾在扫墓时,写下了一首五言诗:“金陵无限好,来到正清明。信笔记心事,鲜花唁老亲。”充分表达了对先辈的无限思念之情。

建国粤军将士墓

    建国粤军将士墓,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莫愁湖畔。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中国法律网 版权所有 邮箱:service@5Law.cn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 京ICP备2023040428号-1联系我们 有事点这里    [切换城市▲] 公司法
400-8919-91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法律咨询5分钟内回复
请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闭

关注网站CEO微信,与CEO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