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后,对国民大会堂进行了修复,将观众席增加到三千四百多个,每个坐椅的椅背后设有三个按钮,电线通入地下,通向主席台两侧的电灯显示器。大会堂还有通风冷暖气设备。会场开阔,走廊宽敞,灯光明亮,设施齐全。在大会堂的西墙内,建有一条暗道,通到蒋介石专用休息室前的走道。此暗道仅容一人进出,为蒋介石进出会场专用:暗道内有电灯,平时锁闭,因此鲜为人知。 1948年3月29日,国民党“行宪国大”在国民大会堂召开。行宪,就是按照《中华民国宪法》选举总统,实行总统制。“行宪国大”的中心议题就是选举“总统”、“副总统”。这次国民大会是在国民党面临严重危机的形势下召开的。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各派系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会前,发生了“代表资格”问题的争斗。天津一个“民选”代表,抬着棺材到国民大会堂门日,声称“不进会场就进棺材”;另有颜洋滋等8人在会堂宣布绝食,以示抗议。 4月19日,蒋介石以2430票(出席代表2734人)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的选举,集中反映了蒋介石、李宗仁之间的矛盾。李宗仁、于右任、程潜建立竞选联合阵线,共同反对“由中央提名”。李宗仁、于右任、程潜、莫德惠、徐傅霖6人为“副总统”候选人,经过四轮投票,李宗仁以1438票对1295票险胜孙科,当选为国民政府第一届“副总统”。“行宪国大”一共开了一个月零四天,于5月1日结束。 解放后,国民大会堂改名为人民大会堂。 1949年5月1日,南京刚刚解放一个星期,来自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一批指战员与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地下党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会师大典。刘伯承、邓小平、饶漱石、陈毅、粟裕、谭震林、刘晓、宋任穷等二野、三野的领导,以及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陈修良、副书记刘峰均出席了大会。这次会议开了约五个小时,直到次日凌晨才结束。 1949年9月17-18日,为了指导整党工作,邓小平应中共南京市委的要求,以《论忠诚和老实》为题,在这里给四千多名党支部书记和排以上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1954年3月20日,毛泽东主席曾经莅临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重要讲话,他这次讲话的部分内容,后来被编入《毛泽东选集》第5卷中。 1985年,大会堂内部进行了全面整修,此后,又多次进行维修现保存良好。 1992年,国民大会堂旧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交通部
国民政府交通部位于中山北路303-305号,与国民政府行政院隔壁相望,现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交通部成立于1927年5月16日,直隶于国民政府。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后,交通部改隶行政院。根据组织法规定,交通部经营路政、电政、邮政、航政,并监督民营交通事业。1928年10月,铁道部成立后,交通部管理经营的铁路事业划归新成立的铁道部管理。1938年,铁道部裁撤,其管理经营的铁路业务仍归交通部管理;同时,全国经济委员会管辖下的公路处及军委会管辖下的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也划归交通部管理。这时的交通部职权扩大为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全国国有铁道、公路、电信、邮政、航空并监督公有及民营交通事业。此后,除公路业务两度划归军委会设专门机构管理外,交通部的基本职能未变。交通部的内设机构先后有秘书厅、参事厅、技术厅,总务、人事、财务、路政、材料、邮政(邮电)、航政等司,会计处、统计处,以及公路总局、电信总局、邮政总局、驿运总管理处、交通警察总局和各种委员会。历任部长有王伯群、陈铭枢、朱家骅、俞飞鹏(前后二任)、张嘉璈、曾养甫、俞大维、端木杰。 交通部占地面积47050平方米,共有房屋21幢405间。交通部大楼系上海协隆洋行的俄国建筑师耶郎于1928年设计,辛峰记营造厂承建,1930年7月开工。原计划在10个月内完工,后来由于地基变更、1931年的大洪水以及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影响,直到1934年年底才竣工。随后,国民政府交通部由慈悲社迁来办公,其下属的中华邮政总局也迁到这里办公。 中华邮政总局成立于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隶属于海关。民国时期改隶交通部。内设机构有总务、考绩、业务、汇兑、储金、供应、计核、联邮八处,以及秘书、视察二室等。下属机构有各地的邮政管理局、办事处、邮政代办所等,历任局长有钱春祺、黄乃枢、郭心崧、徐继庄、霍锡祥等人。1936年10月10日,为纪念中华邮政开办40周年,中华邮政总局发行了《中华邮政开办4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四枚,其中第四枚主图便是国民政府交通部大楼。 交通部大楼原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日”字形,中央主楼与两翼附楼中各有一个天井。主楼面朝东北,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附楼地上二层,地下一层。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屋面,总建筑面积18933平方米,工费113万余元。此外,围墙、小桥、马场、下水道、大门等工费是9.812万元。在交通部大楼前面庭院还建有花园,辟有小河,河上筑有小桥,颇有园林气息。1937年12月,曰军攻占南京时,交通部大楼被日军炮火击中,大屋顶被烧毁。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交通部对其进行了修葺,将交通部大楼的重檐歇山顶改为平屋顶。 1947年1月,国民政府交通部设立民用航空局,该局设有总飞机师、顾问、人事、会计四室,以及业务、航路、场站、安全、秘书五处。局长戴安国。由于交通部办公用房紧张,于是在办公大楼的东面,又兴建了一座西式三层楼房,作为民用航空局的办公用房。 1992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大楼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外交部
国民政府外交部位于中山北路32号,现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等单位所在地。 (责任编辑:admin) |